Saturday, October 27, 2007

[当今大马] 茅草行动改变中文报业生态: 南洋的没落,张晓卿的崛起

以下文章《茅草行动改变中文报业生态: 南洋的没落,张晓卿的崛起》转载自《当今大马》。

※黄凌风

1987年10月28日星期三,《星洲日报》头条新闻打出了这样的标题:“吉祥晃昇等人被扣;包括卡巴星林冠英胡雪邦陈财和”。这则停刊前的最后一篇头条新闻<,是在第一段如此写道:

“多名华教界及政界人士,今天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警方扣留。已经证实在内安法令下遭扣留的人士包括董总主席林晃昇、国会反对党领袖,行动党的林吉祥、卡巴星、胡雪邦、林冠英和郭金福,雪州董联会理事廖忠明、马青副总团长陈财和上议员、农科大学讲师陈嘉庆及国民觉醒运动主席真德拉博士。”

在前首相马哈迪政府於1987年10月27日,展开“茅草行动”扣留了106名异议分子的隔日,多家报章包括《星洲日报》和英文《星报》(The Star)在内,皆以“大逮捕行动”作为头条新闻。

熟料,在新闻出街之后的当天,3家报章即《星报》、《星洲日报》及《祖国报》(Watan)也惨遭当时的内政部吊销出版准证,一直到5个月之后,内政部於隔年3月杪才重新发出出版准证予这3家报章。

内政部曾在1988年3月发布白皮书,宣称上述3家报章“刻意突出敏感课题,为个别族群利益斗争,罔顾对族群和谐、公共秩序及国家安全造成的后果”,因此才被令停刊。

配合今天“茅草行动”20周年纪念,《当今大马》特别访问了曾见证3家报章惨遭关闭的资深媒体人,追溯当时候国内风声鹤唳的情景。

事前毫无征兆,吊销令来得突然

当时在《星洲日报》担任业务总经理的古玉梁回忆说,内政部吊销报馆出版准证的命令来得很突然,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他表示,虽然当时候曾经传出政治局势非常紧张,但是事前却没有任何征兆,显示报馆将被令停刊。

“事先并不清楚知道(报馆)会被关闭,只是因为政府调派不谙华文教师出任华小高职事件被炒起来后,接着在天后宫(左图)有很大的集会,当时候就有传出气氛很紧张。当然这只是故意制造出来的,真正的情况是巫统本身发生问题,因此才借题发挥。”

“虽然听说外面气氛很紧张,但是也没有想到政府会来这一招,把报馆关掉。那一道令下来时,我们都满天星斗,必须马上停止印刷。我们当时的感觉是,关闭只是暂时性的,但是没有想到过后却拖得很久。”

曾以为报馆高层将名列扣留名单

古玉梁指出,当时候在风声鹤唳的情况下,报馆高层未曾想过会被令停刊;相反地他们反担忧报馆负责人,会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扣留。

“当时我们的担忧是,报馆负责人会在内部安全法令下被扣留,包括当时的《星洲日报》总编辑刘鉴铨(右图)等人,报馆担心他已名列被扣留的名单上。”

“不过,在发生事件时,刘鉴铨身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一项新闻界会议。我们接到消息后,就马上通知他回来。当时报馆还有一些人担心,他会在一下机就在机场被扣留。但是到后来,并没有任何人被对付。”

他说,除了当时候签发吊销令的前首相马哈迪之外,没有人知道为何上述3家报馆被令停刊的真正原因。

古玉梁纵横报业40年,曾任《星洲日报》、香港明报集团、南洋报业要职以及启德行的(《东方日报》与《诗华日报》业主)的传媒顾问。

敢怒敢言或是《星洲》受对付主因

不过,古玉梁(左图)分析说,《星洲日报》当时被令停刊的几个原因,可能包括:

1)财务出现问题的《星洲日报》刚好被银行接管,在所有中文报里头,属于内部情况最糟糕的一家。相信政府或认为选择对付经营欠佳的报馆,以减少外面的指责。

槟城商人林庆金是在1982年8月从胡文虎兄弟家族手中,收购了《星洲日报》。但是,由于管理欠佳导致《星洲日报》最终被主要债权人——合众银行援引所签订的信贷合约条款接管。

2)当时候以文教为主的《星洲日报》给人的印象是比较中立和敢怒敢言的报章,似乎在言论上敢替华社发言,因此这可能是《星洲日报》受到对付的另一个原因。

《祖国报》销量一度超越《前锋报》

至于《星报》和《祖国报》方面,古玉梁表示,当时候英文《星报》的财务情况也不是很好,发行量与《新海峡时报》势均力敌。两者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是一比一。

“但是,这两家英文报章的背景却大不一样,《新海峡时报》当时是通过巫统投资臂膀直接控制,算是自己的报章。如果巫统要拿一家英文报陪衬的话,没有理由拿自己的《新海峡时报》当替死鬼。《星报》当时的股权还是以马华占大多数,反正是马华的,不是巫统的。”

他继称,当时每逢周二和周六出版的《祖国报》(右图)在所有马来刊物中,是属于比较具有批判性的报章,而且其销售量很好,甚至一度超越《马来西亚前锋报》,因此在马来社群的影响力已慢慢超越《马来西亚前锋报》,对当局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此外,前最高法院院长沙烈阿巴斯也曾在《司法求救》(May Day for Justice)一书中提到,於1987年10月28日被勒令停刊的英文《星报》,虽然在1988年3月26日复刊时打出“我们回来了!”(WE'RE BACK)的大标题,“但是大家都发现,它已不再是1987年10月间的《星报》了”。

停刊日子难熬,员工薪金减半再减

古玉梁表示,在报馆被令吊销出版准证后,报馆高层认为这只是短暂性而已,政府迟早会重新发出准证,因此银行接管人也不敢贸贸然将《星洲日报》关门大吉,但是停刊的日子却过得非常艰难。

“报馆被关闭后,员工感到非常紧张。本来报馆的经济情况已经很糟糕,出粮也不准时,高层人员的薪水也被拖延。如今再被停刊,大家就惊慌失措。停刊的首两个月,接管人照样发出薪水给员工。但是,第三个月开始就逐步减少到一半。在最后一个月即3月份时,只减少至四分之一。”

他说,在《星洲日报》停刊期间,报馆高层曾经找过多名著名商家洽谈,以便购买该报,包括已故林梧桐和郭鹤年。但是这些商业大亨都不愿牵涉在媒体行业。最后,由前商联会总会长黄文彬推荐同样来自砂拉越的木材大亨张晓卿,后者最终同意收购《星洲日报》。

他表示,内政部於1988年3月底重新发出准证予3家报馆,但是《星洲日报》并没有像《星报》般立即复刊,因为张晓卿与银行之间的买卖交易还没完成。

“等买卖交易完成后,他还要处理员工的问题。因此,《星洲日报》拖到4月8日才复刊,比星报迟了整10天。”

《星洲日报》塞翁失马,获华社同情

古玉梁认为,茅草行动改变了中文报业原本的生态,因为在茅草行动之前,中文报业是由《南洋商报》一枝独秀,《中国报》也趁着《星洲日报》停刊期间重新出发。

但是在茅草行动遭到对付的《星洲日报》却塞翁失马,获得华社普遍上的同情,加上报馆在易主后重新振作,这导致该报在短短两、三年内,就超越了过后接二连三爆发内部问题的《南洋商报》,形成了张晓卿崛起成为马来西亚报业大亨的契机。

古玉梁说,“从现在来看,中文媒体业在茅草行动的得益者是张晓卿,如果没有茅草行动,张晓卿(左图)也不会进入报界。今天中文报业形势,可能还是以《南洋商报》领先”。

张 晓卿也是星洲媒体集团和明报集团的最大股东兼董事主席,他所控制的Ezywood Options私人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17日从马华公会的手中收购21.2%南洋报业控股而崛起成为最大的股东。目前这3家媒体集团正进行合并计划,以 便统揽大马四大中文报章在同一屋檐下,建立其中一家最大的全球中文媒体集团。

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的举动,曾掀起一股反对中文报业被垄断的黄丝带运动,出现百名星洲学记在网络上连署反垄断宣言;以及大专青年们在《星洲日报》八打灵再也总社、新山、槟城等地办事处举行“反对媒体垄断”的静坐请愿。

新闻界一滩死水,报章不再敢怒敢言

古玉梁形容,茅草行动发生后,所有报馆的老板都心惊胆战,此事对报馆业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影响。

他感叹的说,经过茅草行动的冲击,中文报章已不再真正替华社讲话,其水平慢慢的滑落下来。

“今日的新闻界是一池死水,尽管拥有很多外在的限制性法令,但是新闻从业员本身也在堕落,尤其是在报馆高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