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0, 2009

[风云时报] 《星洲日报》吹棒纳吉比国营电视台更恶心!

以下文章《<星洲日报>吹棒纳吉比国营电视台更恶心!》转载自《风云时报》。

※ 周小芳

新首相纳吉甫上任的首要工作,就是拜访《星洲日报》,并在到访时表明,政府不会对媒体采取高压手段,但也希望媒体给政府平衡的报导,尽显开明形象。

但是一转头,纳吉昨日在宣布新内阁名单时,却禁止网络媒体《独立新闻在线》的记者进入采访。巫统也在较早的巫统大会拒绝发出采访证给国内的6家网络媒体《当今大马》、《The Nut Graph》、《马来西亚内幕者》、《Siasah》、《独立新闻在线》和《辣手杂志》。

本报公民记者林世豪今日报导指出,《独立新闻在线》被禁进入报道,是因为该网络媒体的专栏作者林宏祥所写的《面对面的侧写――他还没脱裤,你就叫床了》和唐南发所写的《你就是自甘堕落!》惹的祸。两位作者都在文章中措词强烈地抨击《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

真读者还是假读者隔空回应?

唐南发在接受本报访问时否认本身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导致《独立新闻在线》被禁报导。

他说:“我们是对事不对人,虽然我们把作者名字写出来,但我认为,他们需要向读者交代,我们要批评文章,是针对文章,不要好像《星洲日报》,以不点名的方式,又好像讽刺你的做法不好。”

他坚持,如果《星洲日报》执行编辑林明华和副总编辑郑丁贤觉得被误解,可以反驳。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反驳,却又有不知道是真读者还是假读者的人隔空回应。

至于林宏祥则表示,在未经证实下,很难证明是因为他们的文章惹祸。

时事评论人傅向红则指出,《独立新闻在线》被禁采访,是开倒车的行为,因为他才刚上任。这都让人对于他的改革意愿感到怀疑。

吹棒纳吉比国营电视台更恶心!

至于平面媒体一而再地宣称,网络媒体比平面媒体自由,唐南发则表示,他了解我国媒体所面对的困境,所以他不会要求平面媒体作者像他们般强烈批判。

但是对于《星洲日报》在过去一个星期内,对纳吉过于吹棒,却让唐南发感到反感。唐南发甚至说:“吹棒到连国营电视台都没有像他们这么恶心。”

唐南发也在《你就是自甘堕落》一文中,列举了他认为恶心的句子。

… 言谈之间,纳吉展现自信和幹练,以及掌握议题的高度能力;对於未来政策,也隐然有全面的腹稿。对於国家的治理,纳吉提出他的理念,重点是“全民的马来西亚 ”(One Malaysia);尊重多元社会,团结各族人民,推动国家进步。(2009年4月1日,郑丁贤专栏《与纳吉面对面》。)

… 以纳吉过去在政治、经济与行政方面的丰富经验,尤其是曾担任青年及体育部长、国防部长、教育部长、副首相及财政部长等各种职位的经验,他的领导能力与智慧足以担当大任。我们相信,以其历练、人脉和领导手腕,势必能带领国家走出经济风暴和政治困局。(2009年4月2日《星洲日报》社论。)

…不管反对阵营如何批评,纳吉的连串举动,确实取得了某种“震撼”的效果。他的一举一动,也颇有令人“惊艳”的感觉。这是纳吉智囊团的成功。据说,这个智囊团已经为这位第六任大马首相制定了一项“百日革新”计划。(2009年4月5日,林明华专栏《关键在于“新政”》)


林宏祥说:“主要不是阿都拉开放不开放的问题,而是这个大环境导致阿都拉没有能力去镇压新闻自由。网络资讯的发达、政治意识、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308政治海啸”的袭卷,导致阿都拉最终被逼承认网路媒体。”

新闻从业员角色包括质疑发言者的谈话

也是Voice网络台主编的林宏祥指出,当一个记者去到一个记者会,网络也好、报纸也罢,都是一样的。只要挤得进去,又不被发言者刻意回避,一名新闻从业员就享有同等的发问机会。我们很多时候只把“报导”当成唯一的“产品”,而忽略了在记者会过程中,一个新闻从业员可扮演的角色,包括质疑发言者的谈话。

“所以,每个人都面对风险。我充分肯定平面媒体新闻从业员的努力与贡献,这里没有谁比谁更优越的问题。我想,只要媒体人对自己的文字诚实,就可以了。”林宏祥说。

平面媒体太小气了!

傅向红说:“媒体同业在不同的媒体,应该相互扩大新闻空间,而不是看到别人的空间宽,就很嫉妒,要对方的采访自由取消。这是倒退的做法,正面积极的做法应该是互相帮忙,其实这么多年来,网络都一直帮平面媒体争取更多的自由。”

傅向红认为,若平面媒体用嫉妒的心态对待网络媒体,是不利于新闻机构竞争的。“平面媒体太小气了,没有办法跟网络媒体新闻同道为新闻自由努力。”


点击阅读全文

[风云时报] 《独立新闻在线》被禁首相署采访 . 都是林宏祥唐南发惹的祸

以下文章《<独立>被禁首相署采访 都是林宏祥唐南发惹的祸》转载自《风云时报》。

※ 林世豪

根据《独立新闻在线》的报道,首相办公室在没有提出任何原因的情况下,禁止它的记者采访首相纳吉宣布新内阁阵容的记者会。据该网站记者黄书琪联络上纳吉的特别助理罗尼兰(Ronilan);罗尼兰透露,禁止《独立新闻在线》进入首相署采访是首相办公室下达的命令。

听到被禁止的是《独立新闻在线》,一些媒体朋友摸着头,左想右想都想不出是什么原因;到底该网站在那篇报道中得罪了刚上任的首相?据说,一些 “心理不平衡”的媒体朋友还大声说:这简就是太抬举了《独立新闻在线》,那里轮到它呢!《独立新闻在线》哪曾报道过什么 “惊天动地”关于纳吉的新闻?

到底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据有相熟朋友在首相办公室的媒体记者暴料:《独立新闻在线》并没有报道过任何令首相纳吉不高兴的新闻,只是这几天它的专栏里刊登了两篇令首相办公室一些人暴跳、超级不爽的文章。

林宏祥:《面对面的侧写――他还没脱裤,你就叫床了》

第一篇就是4月3 日林宏祥的《面对面的侧写――他还没脱裤,你就叫床了》。这篇文章强烈抨击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在他那《与纳吉面对面》文章中,把纳吉一切负面的消息轻轻扫在“猜测和刻板印象”的地毯下。

林宏祥除了大骂星洲日报和郑丁贤,其实他也以非常激烈的文句力数纳吉不光彩的言行举止。越骂越凶,最后文章写到:“….我只想说,如果媒体拒绝在权势脱裤之前叫床,不让胡子变成脸上的一撮阴毛,在它长驱直入前主动为权力的棒子服务--它必然是读者爱戴的报纸,言论自由将不会只是一个海市蜃楼。”

唐南发:《你就是自甘堕落!》

而在唐南发的《你就是自甘堕落!》则刊登在4月7日,该篇文章的笔锋也和林宏祥的一样,同时对准星洲日报、郑丁贤和纳吉猛刷。他还从星洲日报过去一星期里刊登的文章中,逐个挑出对纳吉歌颂功德的段落。

“…《星洲日报》过去一周多次在其社论与专栏中强调纳吉的来访,字里行间沾沾自喜,却忘了这种政治人物的“摸头”行为,根本不符合严谨的媒体伦理;遭政府首脑“礼遇”尚且鸣锣响鼓,不是无知,就是奴性十足。

这些连篇累牍的抬轿文章中,我们读不到有见地的评析,而是虚浮的文字;例如我想请教以“避重就轻”着称的郑丁贤:纳吉如何能够在不整治官僚体系和不得罪巫统地方诸侯的情况下打造“全民的马来西亚”?以郑丁贤从事新闻事业的经验,难道不明白要巫统领导公平对待他族,就是自掘坟墓?“

“叫床”与 “摸头” 怎样译?

不过最叫人感到兴趣的就是,据首相办公室的暴料人透露,这些文章是由 “外边的人”翻译后再逞交到首相办公室。哪翻译这些文章的人是谁?不知道“他还没脱裤, 你就叫床...”和“摸头”这些句子他们又怎样翻译成英文或马来文呢?


点击阅读全文

Thursday, April 09, 2009

[独立新闻在线] 白里透红的娇媚 ―― 别逼晚辈跟你一起犯贱

以下文章《白里透红的娇媚 ―― 别逼晚辈跟你一起犯贱》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林宏祥

纳吉白里透红的肤色和红润的嘴唇一直受到许多人羡慕。”――摘自2009年4月3日《星洲日报》“纳吉就任首相专辑”,第16页。

“人民只能不断透过电子媒体,发表未经雕塑的言词;或经过冷静思考,在平面媒体发表评论,展现对新任领袖最真实的期待。”――摘自2009年4月3日《星洲日报》,陈慧娇《生活能更美好吗?》

“……举个最近的例子,郑丁贤对纳吉访问星洲日报之行,代表星洲日报写了应景之作《与纳吉面对面》,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亢不卑。相信那些看了这篇文章的读者都会有同感。可是独立新闻在线网站记者林宏祥却以《面对面的侧写--他还没脱裤,你就叫床》谩骂星洲日报。文章充满傲慢和偏见。我和朋友都摇头叹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摘自2009年4月7日《星洲日报》,天涯剑客《网路作者得了便宜又卖乖》

很抱歉,我就是跟“天涯剑客”没有同感,更不晓得什么时候跟“剑客”及“剑客的朋友”同根生。让我说清楚,我不认为《与纳吉面对面》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亢不卑”。与我有同感的包括唐南发,以及在我们文章留言的网民。我们表达了不认同的理由,你举重若轻也好,避重就轻也罢--反正《星洲日报》的水平也只能是这样--对于无法回应的批评,一概反指对方“谩骂”、“充满偏见与傲慢”,连像样一点的字句和标点符号都砌不上来。

我不会意外,即便接下来笑面猫、班点老猫、大恐龙、大肥象、指鹿和唐老鸭轮流登场,飞走钢线、跳跃火圈、狂踩地雷,竭尽力气为《与纳吉面对面》一文辩护,都无所谓。就继续堕落吧,像纳吉相信“补选不是对自己的公投”一样继续沉醉吧!倘若你真对自己“雕琢”的每一个字都那么自信,就勇敢站出来承认,《与》表达了你经过冷静思考后最真实的想法,而非什么“应景之作”。

我坦承,《面对面的侧写--他还没脱裤,你就叫床》文中不乏“人身攻击”的字眼与比喻,对象很明显是《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我甚至不介意为如此“露骨”的标题,向18岁以下的读者致歉。此时此刻,我完全不担心有人要如何解读或扭曲我的“致歉”。我只想说:够了,别逼媒体界的晚辈跟你一起沉沦、堕落,甚至是犯贱!

雕琢,还是粉饰?

对于一个投身报界20多年的新闻从业员,我再不苟同他的观点,都愿意给他最起码的尊重与肯定;至于他会否自弃尊严,实不在我控制范围内。一个新闻从业员、一个评论人、一个意见领袖的尊严,不就建立在自己堆砌的文字上吗?这些文字,如果可以随权势摇摆、随权贵变色、随权力漂移,那请告诉我--诚信,究竟是什么?

原谅我的激动--我无法接受厚达16页、主题为“引领时代”的《纳吉就任首相特辑》中,那个“完美无暇”的第六任首相。世界华文媒体集团对一名首相的深入评析,原来是用放大镜检验他白里透红的皮肤;对一国之首的细微观察,原来是他生气时会发红的耳朵……就连她身旁那个女人,也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精明、开朗、幽默、坚强”起来。

我不懂这是否就是陈慧娇笔下“经过雕琢的文字”,抑或“冷静思考后最真实的期待”。倘若《星洲日报》的百万读者,在意的是一个“皮肤白里透红”、“嘴唇红润”、“对妻子浪漫体贴”的首相,我实在无话可说--那请你也不要再浪费时间把这篇文章看完。

止于权力脚趾的正义

然而,如果你在乎,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什么问题?是报社资深主管水平太低的问题吗?是年轻记者惰性使然吗?今年一月,新纪元学院戏剧与影像系毕业生林肯智致伤董总主席叶新田,台上台下一片哗然。

《星洲日报》的“深入调查式报道”,是我至今都无法忘怀的--一个22岁的孩子犯了错,一个世界级的中文媒体可以追查到他初中三的班主任……这个具有影响力的大报,是在证明自己的正义至上,还是情在人间?

面对“重量级权贵”涉嫌的蒙古女子命案,这个自诩“抗衡西方强势媒体”的集团--为何没有从审讯过程中剖析、挖掘种种疑点,锲而不舍地追查下去,与法国《自由报》(La Liberation竞争“照顾弱势”、“尊重生命”、“伸张正义”的核心价值呢?

把话说穿,挖掘议题、深入调查的能力与勇气,止于权力的脚趾。

528以后这些年来,中文报的评论都用“中立”与“客观”,避开了“价值判断”。“世事无绝对”、“见仁见智”、“好戏在后头”、“考验政治人物的智慧”……几乎都是云淡风清里,呷一口茶以后的结论。对相互斗臭斗跨的政党各打五十大板,一句“这样斗下去,人民是输家”的结论,应该就是最得体的分析、最敢讲敢评的评论作者。

然而,从事新闻工作、参与舆论建设--其终极意义,就是这样吗?有道报纸是历史的初稿--但是新闻从业员、评论人的使命,不该只是记载,还包括改写。

改写明天的历史

是的,所谓的改写不是篡改历史,而是改写明天的历史。

我不相信台湾政大新闻系毕业生、喝过洋水的海归派,没有意识到人民可以主动带来改变,而非“静观其变”、“坐着看热闹”的被动个体。然而,基于不敢作价值判断,评论人退守到舆论的“安全区”,在云淡风清里东张西望。

这样的媒体,于是酿成这样的闹剧--每一个接受《星洲日报》专访的人物,都是“好人”;每一个上台、下台的首相,也是好人,或至少看不出“白里透红”的他会是坏人。我在想,如果这些人都是“好人”,《星洲日报》的高级记者陈云清是谁下令扣留的?给《星洲日报》发警告信的,又是哪个好人干的好事?

曾几何时,评论人卑微到在权力面前唯唯诺诺,权贵过去的错误在上台前可以统统一笔勾销,不追究、不批判、不质疑,只能有一厢情愿的期待?

评论人喜欢骂在野党不长进,只顾消费自己的“悲情”;然而,《星洲日报》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钢线论”、“地雷论”、“饭碗论”,不都是悲情吗?《独立新闻在线》、《当今大马》等网络记者在没有准证情况下偷闯记者会,在政要面前质疑他的权威--你曾几何时听到这些新闻从业员埋怨“砸破自己饭碗”、“担心自己人身安全”、甚至“牢狱之灾”?

就我的接触与认识,我充分肯定许多《星洲日报》的年轻记者,他们的干劲与付出。站在第一线的他们,对政客的嘴脸了如指掌;他们从事新闻行业,除了是一份生计,少一些理想的热忱,都不会撑太久。

我知道郑丁贤是很多年轻从业员仰慕、学习的对象,然而我更知道报馆的结构会如何扭曲年轻人的憧憬和理想。我不敢自诩代表多少巴仙的他们,但是此时此刻,我再重复一次:资深的报人,你们要犯贱的话,自己贱就好,不要逼晚辈跟你一起犯贱!

林宏祥现任Voice网络台(http://www.voicemedia.com.my/)主编。


点击阅读全文

Monday, April 06, 2009

[独立新闻在线] 内安令获释者遭变相软禁 纳吉放人是补选政治秀

以下文章《获释者遭变相软禁 纳吉放人是政治秀》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 陈慧思

活跃于兴都权利行动力量(HINDRAF)的霹雳州议员西华尼山(Sivanesan)透露,政府释放兴都权利行动力量两名领袖卡纳巴迪饶(V. Ganabathirau)及甘加达兰(R Kenghadharan )附带两大条件,其中包括规定两人晚上留在家中,而且不可参与政治。

西华尼山在民主行动党于武吉干当选区内举行的大型晚宴上表示,他收到消息指卡纳巴迪饶和甘加达兰两人获释附带两大条件:其一,两人只可以在早上九时至下午六时间在外活动,六时过后就需待在家中;其二,两人不可参与政治。

西华尼山(左图)直抨,纳吉以上述条件放人,无异于“放他走,可还用绳子捆绑他”。

根据《中国报》的报道,昨天卡巴巴迪饶的弟弟亦向媒体表示,其哥哥获释有四大条件,第一,一年内不可对外发言;第二,不可出现在公开场合;第三,不可擅自离开莎亚南;第四,不可接受媒体访问。如果西华尼山和弟弟所言属实,那么“重获自由”的两人无异于遭政府变相软禁。

刚刚获释的当事人为免再生事端,婉拒记者的电访。无论如何,《独立新闻在线》已然向相关人士证实,西华所言属实,表面“开明”的纳吉政府确实以“晚间留在家中”作为两人获释的条件之一。可是相关人士因担心闯祸,而无法向记者一一证实其它条件。

我国并没有法律条文赋权政府“软禁”任何公民,纳吉政府开出上述条件“放人”无异于把法律操纵于股掌中,这个有条件的动作也进一步说明,“放人”莫非是纳吉在三场补选期间演的一场政治秀。

国阵华基政党捧纳吉上天

如与警方在放人当天直接把两人送返雪兰莪的住家一同解读,“晚间软禁”的用意是避免两人在三场补选的竞选期间替在野党站台,损了部分印度人因两人获释而对国阵和新任首相产生的好感。

昨天内政部释放两名印度人视若英雄的兴都权利领袖,已经达到替国阵讨好印度人选民的效果。一些该印度人组织的支持者在甘文丁扣留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皆向纳吉叠声言谢,并以此评估新首相将是开明的首相。

虽说纳吉的“开明”是补选动作还是诚意之举还有待公民监督观望,可是国阵华基成员党已迫不及待把这名新任首相捧上天。记者取得的一张国阵中文海报,以极度肉麻的文字吹捧纳吉,上书:“各位乡亲父老,天大的好消息,我们尊敬的新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是上天送给我们华人的大恩惠和大消息。因为我们的新首相将会是一位非常亲华人的首相。是我们马来西亚华人的新希望。”

这张海报强调,纳吉“肯定亲华人政策”,并恳求选民“把对前政府的种种不平和怨恨,暂时放下”,以给纳吉一个机会“为华人服务”。

另一方面,昨晚数名民联领袖在民主行动党的大型晚宴发言时,都提醒选民莫轻信新任首相纳吉上任的“开明”举动。安华发言时呼吁选民莫忘历史。

安华指出,前几任首相上台之初皆释放《内安法令》扣留者,可是上任数年之后却又以《内安法令》逮捕政敌;纳吉上任随即放人未能说明什么,如他有心改革就需废除《内安法令》和未经审讯的扣留。


点击阅读全文

Sunday, April 05, 2009

[The Malaysian Insider] Released Hindraf leader free to walk, not to talk

Article taken from The Malaysian Insider.

SHAH ALAM, April 5 — Hindraf legal adviser V. Ganabatirao is a free man today but he cannot speak to the media for a year as one condition of his release.

His brother Papparaidu said this was among the conditions imposed by the government upon Ganabatirao’s release from the Internal Security Act (ISA)

“This is what my elder brother said but he did not mention other conditions,” he told reporters after welcoming Ganabatirao back to their house in Jalan Kemuning near here.

Ganabatirao had been detained at the Kamunting detention centre under the ISA since Dec 31, 2007 for leading the largest Indian uprising in the country that led to the Barisan Nasional’s worst performance in election last year.

He and 12 other detainees were freed by Datuk Seri Najib Tun Razak in his maiden speech as the sixth prime minister over television on Friday.

Ganabatirao arrived at the house in a Proton Waja car about 5.50pm and was welcomed by about 60 supporters who had waited for him since 3pm, state news agency Bernama reported.

Drums were played and firecrackers were set off to receive him. He was also paraded for about 30 metres in rain.

Ganabatirao’s wife B. Buvaneswary said she was happy that her husband returned home safely.

She said Ganabatirao was not in the best of health as he had suffered neck pains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I’m waiting for my husband’s health report from Ipoh Hospital which I expect to receive on Wednesday to know his exact health level.

“After receiving the report only then further medical treatment will be given to my husband so that he recovers fully from the ailments,” she said.

The other Hindraf leader who was freed is R. Kengadharan.

Others released were seven members of Darul Islam Sabah, one from Jemaah Islamiyah and three foreigners who detained for alleged documents forgery.

They were taken out of the detention centre in stages with the foreigners being the first to be taken out by the Immigration Department.


点击阅读全文

[当今大马] 内政部约束两获释兴权会领袖 . 不得对外发言,不得离开住区

以下文章《内政部约束两获释兴权会领袖 . 不得对外发言,不得离开住区》转载自《当今大马》。

尽管获得释放,但两名在今天较早脱离内安令扣留的兴权会领袖,仍未能享有一般人民所拥有的言行自由。内政部列下条件限定两人,在未来1年内将不能向外界发言,而且不能离开其住区。

两名获释的兴权会领袖耿卡哈兰(R Kenghadharan)和甘纳巴迪(V Ganabatirau),今日傍晚6点多,分别在警方护送下抵达吉隆坡警区总部和沙亚南警区总部。过后,再各自返家。

甘纳巴迪通过胞弟代表发言

甘纳巴迪抵达住家后,通过胞弟向守候已久的记者,透露他们获释的条件。由于条件之一,是限定两人在1年内不能对外发言,因此记者会上全程由甘纳的胞弟发言。

人在现场的民主行动党泗岩沫国会议员林立迎,告诉《当今大马》,除了不能召开记者会外,甘纳在1年内也不能离开其居住的沙亚南区。

还限制每周须要到警局报到

其他一些获释条件还包括,限定甘纳必须每周回到警局报到,每晚7点前要到家等。

林立迎是代表行动党到甘纳住家探访。他试图向甘纳索取完整的警方条件,但却遭甘纳拒绝,理由是警方不允许这样做。

林立迎也透露,甘纳刚才曾向行动党国会领袖林吉祥通电,但两人的对话内容则不得而知。

“甘纳刚才也说,他要会见(行动党全国主席)卡巴星。”


点击阅读全文

Saturday, April 04, 2009

早上内政部将反对党党报没收殆尽 . 晚上纳吉才姗姗宣布解除党报出版禁令!

以下文章《周五早上曾经充公1300份<论述> 内政部没收<和平之声>底片》转载自《当今大马》。

虽然新任首相纳吉在星期五晚宣布撤销中内政部吊销两家在野党党报《哈拉卡》及《公正之声》出版执照三个月的决定,但是内政部在同日早上却大举出动对付这两家透过易名方式,不理会禁令继续出版的在野党党报。

据悉,内政部官员是在星期五早上兵分两路行动。第一批官员在早上9点多前往位于大山脚的一家回教党党报传销商,当场充公1300份,已经改名为《论述》(Hujah)的《哈拉卡》。

《哈拉卡》及《论述》总编辑陆菲已经向《当今大马》证实有关的充公行动。

另一批内政部官员,也在同日早上前往公正党党报的印刷厂,试图取缔已改名为《和平之声》(Suara Keamanan)的《公正之声》。

不过当内政部官员抵达有关设立在雪州莎亚南的印刷厂时,却扑了一空。这是因为《和平之声》已全数被送出销售。

无论如何,内政部官员仍然没收了《和平之声》的印刷底片。

根据著名部落客阿涅报道,公正党党报总编辑朱纳告知他,党报遭到内政部的对付。

内政部在3月23日,正值巫统党选、纳吉接棒、与三场补选来临之际,以触犯出版准证条例为由,突然吊销人民公正党党报《公正之声》与回教党党报《哈拉卡》出版准证长达3个月,遭致在野党及公民社会的抨击。

后来这两家党报却以易名方式,另辟蹊径继续出版。哈拉卡是改名为《论述》(Hujah),《公正之声》则改名为《和平之声》(Suara Keamanan),并继续在补选期间面市。


点击阅读全文

[风云时报] 放13名ISA扣留者 纳吉就叫你亢奋高潮?

以下文章《放13名ISA扣留者 纳吉就叫你亢奋高潮?》转载自《风云时报》。

※ 沈崇杰

(新闻评析)新任首相纳吉一上任即释出他自认为的善意,宣佈释放13名在内安法令下的扣留者,并承诺会检讨内安法令,同时也宣佈解除人民公正党的党报《人民之声》与回教党的党报《哈拉卡》遭冻结出版准证。

然而只是单凭这两项措施,纳吉就可以叫民众相信他进行改革的诚意吗?他这样做就真的让民众相信他上台后的施政会以民为本吗?如果释放几个内安法令扣留犯就要民众相信他改革决心,这未免大过看轻一般民众的智慧。

首先内安法令和内政部吊销出版准证的法律根本就是违反人权与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这原本就不属于当政者的权利,而是每个人民可以享有的权益。如果作晚他就宣布废除这两项法令,那才令人感觉到他与其他首相的不同。

对于纳吉这项举动,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即刻点破。安华昨晚在武吉士南卯举行政治演讲上,即时针对纳吉的宣布做出回应。他指出这都是表面功夫。

历任首相上台后放人再抓人

安华就点出了一个事实:历任首相在刚上台时都不约而同地释放内安法令扣留犯,以显示自己很开放,开明。但是当政权受威胁之后,首相将会变得越来越专制,并继续援引内安法令扣留政敌。

“比如,第三任首相胡先翁在1975年刚上台就释放安华本人,但是过后却继续援引内安法令捉更多人;第四任首相马哈迪在1981年上台时,依样同样做法,宣布释放内安法令扣留者,不过在1987年茅草行动时,同样是内安法令逮抓了更多的人”

至于有好好先生之称的第五任首相阿都拉上台时,也同样释放扣留者,然而当政权受威胁后,也同样逮捕兴权会领袖。

因此,在纳吉废除内安法令之前,谁敢说他是尊重人权,司法?只要内安令一天还存在,所谓释放内安令扣留犯的举动只是假惺惺的动作。

同样的逻辑下,只要一天不废除印刷机与出版法令,解除两家党报出版准证的冻结令又怎样可以说纳吉时代是一个言论更自由的社会呢?

媒体的同业们,还有国阵的成员党领袖请先不要为纳吉歌颂功德。


点击阅读全文

Friday, April 03, 2009

[独立新闻在线] 面对面的侧写 ―― 他还没脱裤,你就叫春了

以下文章《面对面的侧写 ―― 他还没脱裤,你就叫春了》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林宏祥

【荒城手记/林宏祥专栏】去年3月8日以后,我们一路颠簸,走到了今天。此时,我们被逼眼睁睁看着纳吉上台,成为马来西亚第六任首相。这一刻以后,纳吉要在国际舞台上代表马来西亚人发言。无论他的“一个马来西亚”概念是否有我的存在,总之他口中的每一句话,我都要负上最起码“无法让他不代表我”的责任。

是的,我是新闻从业员,但这不代表我不能对纳吉持有个人立场。我不认为我需要用“伪中立”、“假客观”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感受――反正这个年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在纷乱的“偏见”中主观判断。问题不在“主观”,而在于谁的主观垄断了新闻、谁的偏见主导了舆论。

过去一年,日期的数字,组成了这个社会的集体记忆与想象,也解构了社会心理的恐惧。“308政治海啸”袭卷以后,“916变天”的憧憬,取代了“513暴乱”的阴影。然而,“528报殇”的伤口,始终没有愈合。“403纳吉上台”之前,这个脓包溃烂的臭味,再度飘荡在空中……

蒙古女子命案:
何为公平的要求?

“一个人被证明有罪之前是无辜的”。我若不坚守这个原则,我会失去反对《1960年内安法令》的主要理由。我对嫌犯应有“受审与辩护”的基本人权没有双重标准――对“可能”撞进双峰塔的恐怖分子如此,对“可能”用C4炸掉蒙古女子尸体的凶手亦然。“……正如他所说,人民应该以他的实际表现来评断他,不是以各种猜测和刻板印象来看待他。这是一项公平的要求。”(摘自郑丁贤《与纳吉面对面》

我认同,这是一项公平的要求。然而,马来西亚人民要求自己的第六任首相,通过独立、透明、具公信力的司法程序,公开证明自己不只是清白,且看起来清白――这,莫非是不公平的要求吗?

这绝非(只是)“关起房门你情我愿”的男女(男男/女女)私情,这是“在森林公开摧毁人命、引爆尸体”的谋杀案件。嫌凶是纳吉身旁的智囊、保镖;C4出自纳吉掌管的国防部(案发时)……纳吉没有否认网络上揭露的来往手机短讯内容,仅以“这是隐私”、“我没有滥权”回身闪避。【点击:间接承认手机短讯真实性? 纳吉否认滥权干预蒙女案】

他的清白,原来都是自己给自己下判的――然后转告记者,或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向神发誓。留下记录的白纸黑字,则用来严禁他人在补选中议论此事。只是,2009年不再是“领袖说他自己清白,就清白”的年代――怀疑是为了相信;“禁止怀疑”,只会更快地把人推向“另一个相信”。

避重就轻:
岂止是猜测与刻板印象?


把纳吉一切负面的消息轻轻扫在“猜测和刻板印象”的地毯下,如果不是避重就轻,应该就是水准太低的问题。即便不追究1987年 站在“用华人的血洗马来人的剑”布条中的那个身影(因为那是善于把“跨代事物和历史”联接起来的马华公会总会长翁诗杰都不敢触碰的拼图方块板),而把时间 范围锁在308之后--若哪个本地评论人对纳吉还处于“不清楚、看不透”的状况,唯一能解释的应该就是香港的陶杰没有写过关于纳吉的文章。

一个副首相在日理万机之际,有闲情检验一个23岁奶油男生的屁眼,然后在自己领军督导的峇东埔补选中,把“安华将阳具插入赛夫肛门”露骨的描绘--用言语散播在群众大会上、用文字挂在路边、用影像塞进家家户户的电视荧幕中。

面对民意的流失,这名巫统署理主席,在马来人社会虚造“危机”,指责政敌是出卖马来人的叛徒。雪兰莪、霹雳、槟州民联政府签批建设养猪场、签发华人新村地契、公开招标的课题被炒作--在马来人社会制造不安、惶恐,在族群与族群之间制造猜疑、煽动敌意。

面对政权垮台的可能,内政部在去年9月16日前夕援引《1960年内安法令》扣留部落客拉惹柏特拉、民联雪州资深行政议员郭素沁、《星洲日报》高级记者陈云清--至今都没有找到犯罪的证据。这名候任首相,没有一丝歉意。

2009年2月,纳吉入主霹雳州巫统/国阵,民联议员突告失踪,然后出现在他的记者会上。一个民选州政府,像“民主之树”旁的石碑,被砸碎、被泼漆、被连根拔起--而纳吉始终不敢面对民意,推说“解散州议会、重新选举”,是劳民伤财之举。

眼 前正在发生的是,内政部在三场补选频临之际,将人民公正党及回教党的喉舌高高吊起,长达三个月。水炮车长驱直入、催泪弹空中散落,强硬驱逐出席聆听民联政 治讲座的人民。纳吉领导下的巫统,继续用“背叛君王”的罪名,套在民联大臣莫哈末尼查(Mohd Nizar Jamaluddin)身上;继续用粗糙的论述,愚弄马来人社会,要这个民族停留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时代……

拒在脱裤前叫春

这 么一个政客,在上台前夕,抵访《星洲日报》。一个小时的“独家”对话,表达了疲弱的“不认同以‘关闭报社、禁发准证’作为控制媒体的手段”之立场,却未解 释何以吊销两份党报三个月的决定;倡议一个“全民马来西亚”,却不晓得如何与“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概念区分的;对于《1960年内安法令》、《1948年煽动法令》,甚至《星洲日报》最为切身之痛的《1984年印刷机与出版法令》的存废……这些“不清楚”、“看不透”,统统留给了读者。

然而,在媒体人笔下,纳吉“流露出‘仔细倾听’的特质”、“展现自信与干练,以及掌握议题的高度能力;对于未来政策,也隐然有全面的腹稿”。

过 去的丑闻与争议,于是尽数淹没在青楼此起彼落的“叫春”呻吟里;未来的期许,充斥无数的假设--“只要新政府贯彻公平原则,摒弃偏差的种族主义政策,我们 坚信,纳吉必然可成为全民拥戴的首相”、“如果他愿意继续聆听民声,瞭解社会的事实、真相和黑暗面,‘全民的马来西亚’将不会只是一个海市蜃楼”……

我只想说,如果媒体拒绝在权势脱裤之前叫春,不让胡子变成脸上的一撮阴毛,在它长驱直入前主动为权力的棒子服务--它必然是读者爱戴的报纸,言论自由将不会只是一个海市蜃楼。
这是一项公平的要求。

林宏祥现任Voice网络台(www.voicemedia.com.my)主编。


点击阅读全文

Wednesday, April 01, 2009

[风云时报] 愚人节送纳先生不能说的名字笑话一则

以下文章《愚人节送纳先生不能说的名字笑话一则》转载自《风云时报》。

※陈锐嫔

(吉隆坡1日讯)今天是愚人节,但是昨天,选举委员会以及警方就已经发出了一个令人笑话的禁令,即不准在3场补选中提及蒙古女郎阿旦杜亚命案以及质疑王室的决定。

《风云时报》趁着愚人节同场加映,加送听来的笑话一则。或说有位陈姓人士,走到纳先生面前自我介绍说:“Saya Ah Tan。”,然后指向另外一名人士说:“Dia Tuya。”不知道这样的话,会不会被认为是触犯了禁令?因为他不经意地提起那不可说的名字。

轻松过后,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选举委员会与警方不应该是中立客观的吗?我国不是有言论与新闻自由的吗?为什么单单这两件事不可以提,这是为了捍卫谁的利益?

选举也应包括资讯流动 禁令不民主

时事评论人陈亚才认为,这是一个荒谬、不恰当和不值得鼓励的行政禁令。“警方没有很具体的提出禁止讨论的原因,这会造成以后一个行政禁令下来,什么议题都可以被禁止,侵蚀了言论自由的空间。”

“这个禁令也违反了选举的意义,作为民主的其中一个管道,选举并不只是投票,它还必须立基于公平的选举与流动的资讯。流动的资讯包括言论自由,透过批评与回应厘清争议。在国家领袖一直在谈改革、民主与公信力的声浪中,这个禁令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问及禁止这个议题,到底是国阵还是民联会从中得利?陈亚才指出,朝野双方对同样的议题有不同的解读,我们不能单从一个议题就说它对谁有利。但是人们目前还是对阿旦杜亚命案还是感到疑惑,因为人们不觉得真相有被呈现。而国阵方面的论述,可能就是法庭的判决就是一切。

媒体敢敢写 后果等着瞧

目前在吉打武吉士南卯补选高调出击,并力挺候任首相纳吉开明的马华署理总会长蔡细历在接受《风云时报》访问时指出:“这两起案件还在法庭审判,公开谈论将会藐视法庭,这是一个法律问题。”

他说:“如果你认为这个禁令不公平,就在你们的媒体敢敢写,看会面对怎样的后果。”

或许,就如许多在朝的高官一样,蔡细厉眼前最重要的是赢得补选吧,这其中是否有触犯人权或言论自由的禁令,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但是我们人民,尤其是选民,是否就应该静若寒蝉,安分守己,遵守禁令,什么都没有表示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