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09, 2009

[独立新闻在线] 白里透红的娇媚 ―― 别逼晚辈跟你一起犯贱

以下文章《白里透红的娇媚 ―― 别逼晚辈跟你一起犯贱》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林宏祥

纳吉白里透红的肤色和红润的嘴唇一直受到许多人羡慕。”――摘自2009年4月3日《星洲日报》“纳吉就任首相专辑”,第16页。

“人民只能不断透过电子媒体,发表未经雕塑的言词;或经过冷静思考,在平面媒体发表评论,展现对新任领袖最真实的期待。”――摘自2009年4月3日《星洲日报》,陈慧娇《生活能更美好吗?》

“……举个最近的例子,郑丁贤对纳吉访问星洲日报之行,代表星洲日报写了应景之作《与纳吉面对面》,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亢不卑。相信那些看了这篇文章的读者都会有同感。可是独立新闻在线网站记者林宏祥却以《面对面的侧写--他还没脱裤,你就叫床》谩骂星洲日报。文章充满傲慢和偏见。我和朋友都摇头叹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摘自2009年4月7日《星洲日报》,天涯剑客《网路作者得了便宜又卖乖》

很抱歉,我就是跟“天涯剑客”没有同感,更不晓得什么时候跟“剑客”及“剑客的朋友”同根生。让我说清楚,我不认为《与纳吉面对面》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不亢不卑”。与我有同感的包括唐南发,以及在我们文章留言的网民。我们表达了不认同的理由,你举重若轻也好,避重就轻也罢--反正《星洲日报》的水平也只能是这样--对于无法回应的批评,一概反指对方“谩骂”、“充满偏见与傲慢”,连像样一点的字句和标点符号都砌不上来。

我不会意外,即便接下来笑面猫、班点老猫、大恐龙、大肥象、指鹿和唐老鸭轮流登场,飞走钢线、跳跃火圈、狂踩地雷,竭尽力气为《与纳吉面对面》一文辩护,都无所谓。就继续堕落吧,像纳吉相信“补选不是对自己的公投”一样继续沉醉吧!倘若你真对自己“雕琢”的每一个字都那么自信,就勇敢站出来承认,《与》表达了你经过冷静思考后最真实的想法,而非什么“应景之作”。

我坦承,《面对面的侧写--他还没脱裤,你就叫床》文中不乏“人身攻击”的字眼与比喻,对象很明显是《星洲日报》副总编辑郑丁贤。我甚至不介意为如此“露骨”的标题,向18岁以下的读者致歉。此时此刻,我完全不担心有人要如何解读或扭曲我的“致歉”。我只想说:够了,别逼媒体界的晚辈跟你一起沉沦、堕落,甚至是犯贱!

雕琢,还是粉饰?

对于一个投身报界20多年的新闻从业员,我再不苟同他的观点,都愿意给他最起码的尊重与肯定;至于他会否自弃尊严,实不在我控制范围内。一个新闻从业员、一个评论人、一个意见领袖的尊严,不就建立在自己堆砌的文字上吗?这些文字,如果可以随权势摇摆、随权贵变色、随权力漂移,那请告诉我--诚信,究竟是什么?

原谅我的激动--我无法接受厚达16页、主题为“引领时代”的《纳吉就任首相特辑》中,那个“完美无暇”的第六任首相。世界华文媒体集团对一名首相的深入评析,原来是用放大镜检验他白里透红的皮肤;对一国之首的细微观察,原来是他生气时会发红的耳朵……就连她身旁那个女人,也不晓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精明、开朗、幽默、坚强”起来。

我不懂这是否就是陈慧娇笔下“经过雕琢的文字”,抑或“冷静思考后最真实的期待”。倘若《星洲日报》的百万读者,在意的是一个“皮肤白里透红”、“嘴唇红润”、“对妻子浪漫体贴”的首相,我实在无话可说--那请你也不要再浪费时间把这篇文章看完。

止于权力脚趾的正义

然而,如果你在乎,我们一起来思考--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什么问题?是报社资深主管水平太低的问题吗?是年轻记者惰性使然吗?今年一月,新纪元学院戏剧与影像系毕业生林肯智致伤董总主席叶新田,台上台下一片哗然。

《星洲日报》的“深入调查式报道”,是我至今都无法忘怀的--一个22岁的孩子犯了错,一个世界级的中文媒体可以追查到他初中三的班主任……这个具有影响力的大报,是在证明自己的正义至上,还是情在人间?

面对“重量级权贵”涉嫌的蒙古女子命案,这个自诩“抗衡西方强势媒体”的集团--为何没有从审讯过程中剖析、挖掘种种疑点,锲而不舍地追查下去,与法国《自由报》(La Liberation竞争“照顾弱势”、“尊重生命”、“伸张正义”的核心价值呢?

把话说穿,挖掘议题、深入调查的能力与勇气,止于权力的脚趾。

528以后这些年来,中文报的评论都用“中立”与“客观”,避开了“价值判断”。“世事无绝对”、“见仁见智”、“好戏在后头”、“考验政治人物的智慧”……几乎都是云淡风清里,呷一口茶以后的结论。对相互斗臭斗跨的政党各打五十大板,一句“这样斗下去,人民是输家”的结论,应该就是最得体的分析、最敢讲敢评的评论作者。

然而,从事新闻工作、参与舆论建设--其终极意义,就是这样吗?有道报纸是历史的初稿--但是新闻从业员、评论人的使命,不该只是记载,还包括改写。

改写明天的历史

是的,所谓的改写不是篡改历史,而是改写明天的历史。

我不相信台湾政大新闻系毕业生、喝过洋水的海归派,没有意识到人民可以主动带来改变,而非“静观其变”、“坐着看热闹”的被动个体。然而,基于不敢作价值判断,评论人退守到舆论的“安全区”,在云淡风清里东张西望。

这样的媒体,于是酿成这样的闹剧--每一个接受《星洲日报》专访的人物,都是“好人”;每一个上台、下台的首相,也是好人,或至少看不出“白里透红”的他会是坏人。我在想,如果这些人都是“好人”,《星洲日报》的高级记者陈云清是谁下令扣留的?给《星洲日报》发警告信的,又是哪个好人干的好事?

曾几何时,评论人卑微到在权力面前唯唯诺诺,权贵过去的错误在上台前可以统统一笔勾销,不追究、不批判、不质疑,只能有一厢情愿的期待?

评论人喜欢骂在野党不长进,只顾消费自己的“悲情”;然而,《星洲日报》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钢线论”、“地雷论”、“饭碗论”,不都是悲情吗?《独立新闻在线》、《当今大马》等网络记者在没有准证情况下偷闯记者会,在政要面前质疑他的权威--你曾几何时听到这些新闻从业员埋怨“砸破自己饭碗”、“担心自己人身安全”、甚至“牢狱之灾”?

就我的接触与认识,我充分肯定许多《星洲日报》的年轻记者,他们的干劲与付出。站在第一线的他们,对政客的嘴脸了如指掌;他们从事新闻行业,除了是一份生计,少一些理想的热忱,都不会撑太久。

我知道郑丁贤是很多年轻从业员仰慕、学习的对象,然而我更知道报馆的结构会如何扭曲年轻人的憧憬和理想。我不敢自诩代表多少巴仙的他们,但是此时此刻,我再重复一次:资深的报人,你们要犯贱的话,自己贱就好,不要逼晚辈跟你一起犯贱!

林宏祥现任Voice网络台(http://www.voicemedia.com.my/)主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