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30, 2007

[南洋评论] 难以逆转的潮流

以下文章《难以逆转的潮流》转载自南洋线上专栏《时事论衡》

※玛丽娜 (前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之女)

近来,高层人士针对写网上日志的博客发表了许多胡言乱语。博客显然容易说谎、造谣,同时不可信赖,没有权威性。一些人甚至指责博客可能造成人民不和谐,导致种族暴乱的旧妖魔重现。

基于我国拥护互联网,同时期望建立知识型经济,因此这些话有点令人疑惑。正如使用互联网的1千100万马来西亚人所将表明的,一旦你上了,就是上了,没有回头路。否则,为什么样样东西都有网站呢,包括各政府部门?

许多其他写作人(尤其是那些网上的)已经指出,真正抱怨网志的人,只有政客。明显的,人只有在某些东西令他不爽快时,才会抱怨。当然,为什么网志要使政客不爽快,得由每个人去猜了。不过,一些事情确实似乎并非偶然的。

彻查以还无辜者清白

举个例子,最近有关高层人士被指欺诈的说法,是源于网志,多数跟大笔金钱有关。现在,不管这些话是真是假,民众的头脑里无疑对某些人有了疑问,因此,惟一应当做的事,是迅速调查来确定这些指责是否有任何根据。如果没有,大声讲清楚那个可怜的人是清白的;如果是真的,就采取适当的行动。

事实却相反,立刻见到的反应是转移注意力,在人们的头脑里制造有关互联网,尤其是博客的疑问。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要使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任何指责被人唾弃,认为是一些奇闻怪录,因此不需要加以注意。各媒体收到通知书和电话,完全不要相信网上的任何有趣的东西。如果网上即时通讯的名望是可以玷污的话,那么就完全不需要对任何指责采取行动了。

这听起来不坏,可是遭指责者的名誉当然就永远不能一劳永逸地恢复了。臭味萦绕不散。最终,这对无辜者和民众都不公平。

一些人把网志比拟为卑劣的骂人的“匿名信”,四处流传,人们饥不择食地读它们,就像看八卦杂志。不过,匿名信和网志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有一点,许多网志并非像匿名信作者那样,因此,以自己的名字写网志的写作人,是对他们所说的话负责的。其次,跟匿名信不同,通常谁都可以简单地写上评语,立刻回应。你的回应越明智,你就越可能劝服别人该网志所报道的是不可靠的。

从政者可考虑设网志

实际上,从政者反击他们视为不可靠、没有权威性的网志的一个办法,就是开设他们自己的网志。既然他们自视为非常可靠、有话直说的人,他们在网志所说的任何事,一定都是很有说服力的。在美国,从政者越来越转向互联网宣传自己,许多人获得成果。因此,现在肯定是我们的从政者、特别是政府一方的,加入的时候了。正如他们所说的,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真的不能),那就也加入他们吧。确实,一些从政者的网志很受欢迎。

不过,惟一的情况是,从政者必须准备互联网会咬回他们一口。与对支持者发表的演讲,对抱怨的记者发表的亲切畅快的讲话不同,网民倾向于回敬,通常不是很温和的。如果他们认为你在讲废话,他们会告诉你。对此的惟一解决办法是不要讲废话,这显然是我们的一些从政者非常难以做到的。也许这解释了他们不愿意亲近互联网的原因。在经过一整天试图找出如何吸引更多发展资金到手上的办法之后,任何人还有精力去做的,最后才是答复关于一些新政策的尖锐质问。或者你如何建造新屋。

最糟的是,对互联网的这种发脾气跺脚行为,只会使从政者显得落伍,脱离民众。叫主流媒体不要在网志找消息,只有适得其反;一些网志站有超过100万的点击率,因为它们讲出报章不讲的事情。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最好顺应潮流,或则有灭顶之虞。

●葆丛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