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2, 2007

[光华言论] 媒体业务本身未必是垄断动机

以下文章《媒体业务本身未必是垄断动机》转载自《光华日报》。

※庄迪澎

凡有雄心的资本家,大概都会着眼于建立个人的企业王国,并且不断扩展其企业版图,甚至成为“垄断”某种产业的一方霸主。所谓“垄断”,再也不能死守经济学术语的定义来理解,非得是指谓控制某种产业的100%市场不可;例如,我们总是说TM Net垄断经营国内上网服务,但实际上,除了TM Net,还有其他小规模电讯公司在某些经划定地区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只是这些公司的业务规模微不足道。倘若非要到100%控制的阶段,才可称之为“垄断”,恐怕世界上很多资本家都可以理直气壮地辩称他们并没有垄断某种产业。

就一般企业而言,垄断的其中一个利益是创造“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增加产品产量时的额外成本极低,甚至无需成本,便能创造最大盈利,进而不断累积资本。垄断市场便有能力控制产量、价格,甚至人力市场的规模。

媒体业的垄断情况依然,一个资本家垄断媒体业,自然也能为他的媒体业务创造经济效益;但是在现实政治世界里,为媒体业务本身创造经济效益,未必是资本家垄断媒体业的最主要动机。藉着增强控制媒体业的能力和扩大媒体版图的范围,一个资本家便能大大提升其社会地位,以及他和统治精英议价的筹码,并藉着这层关系帮助他为其他更高回酬的业务牟取更大的利益。

几乎没有一种企业能像媒体业那样影响消费人思想至深,也几乎没有一种企业能像媒体业那样快捷、便利及有效地为业主打造“巨人”的形象。由于媒体能左右舆论方向,媒体业主掌握越多媒体,其让政府越加重视的程度就越高。易言之,垄断媒体的资本家和统治精英攀上关系的机会更大了,从统治精英那里牟取投资“通行证”的能耐也越大了。

不过,别以为只有在非常民主的国度里,统治精英才会在乎媒体;在威权统治的国家,尽管统治精英能以强权控制媒体不可造次,但在“强权统治”之中,统治精英仍需要在民间从事意识形态的斗争,令民间对他们的统治产生积极同意,才可望建立意大利哲学家葛兰西所谓的“文化霸权” (Hegemony)。

以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为例,他既垄断西马半岛的中文媒体,也在美国、加拿大、香港、柬埔寨,乃至印尼都有经营中文报业,最近更有意将他在香港的明报、在马来西亚的星洲媒体集团及南洋报业控股“三合一”,建立全球最大的中文媒体集团。建立这个相对庞大的中文媒体集团,张晓卿主要着眼处是神州大地,而非马来西亚这个华人并非主宰族群的国家;星洲媒体集团宣布合并计划时,也公开声明要进军中国市场,他们没有告诉公众的是,张晓卿要进军的主要“中国市场”,恐怕并非媒体市场。

可以肯定的是,凭着“世界最大中文媒体集团”总舵主的身价,张晓卿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心目中的份量必然相对提高;眼尖的读者当可发现,张晓卿自1988年入主《星洲日报》以来,过去十多年里接见他的中共领袖,层级不断提高。张晓卿会见中国政府最高级领导人早已不成问题,如今不同的是,他和中国领导人议价、交换的筹码会比从前更高了。

事实上,两年多前,互联网早已流传旅美新闻工作者张秉军的一篇文章,作者如此评论道:“《明报》在1995年被和北京关系密切的马来西亚华人木材工业大亨拿督张晓卿收购,然后像《星岛日报》一样,从此立场亲北京。北京宣传会议确定的利用‘涉外媒体的作用,争取更多的读者,扩大在海外的影响’的方针,可能意味着中共当局对上述这些亲北京的华文报纸给予更多支持。”

中国能和张晓卿些什么呢?查查张晓卿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就是答案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