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12, 2007

[东方专题] 民间反报业垄断新生力量 学记拒做沉默一群(上篇)

以下文章《民间反报业垄断新生力量 学记拒做沉默一群(上篇)》转载自《东方日报》。

※潘永杰

去年12月28日,一群前《星洲日报》学生记者发起反报业垄断连署,他们在题为「星洲日报反垄断宣言:正义学记反垄断,有情学记救媒体」中,如此写到:「我们呼吁张晓卿脱售手中所有南洋报业的股权,让本地中文报业回到百花齐放的媒体生态,与言论自由、新闻专业接轨,准备迎接黑暗隧道尽头的第一道耀眼光芒!」

究竟他们的行动为目前民间反报业垄断运动注入了新一波反抗能量,或是陷入强弩之末的最后一击?

为此,《今日专题》特别走访相关人士,为读者剖析民间反报业垄断力量何去何从的问题。

庄易凡,环境工程师,去年才刚从工大毕业。11月3日抱着捍卫新闻自由,反对官商合谋垄断的信念,出席了在《星洲日报》八打灵再也总社前的反报业垄断和平静坐活动。当晚,他在现场发现前来的参与者,不乏和他有相同背景的人──中学时期曾参与《星洲日报》的学生记者。于是,集会活动后他尝试联系这群具有共同反垄断信念的朋友。大家经过磋商后,认为有必要站出来表达反对官商合谋,垄断中文报业的心声。最后,这群年轻人决定串连各地的《星洲》前学记,起反媒体垄断连署活动。

作为连署活动召集人之一,庄易凡表示,从《星洲日报》仅以437个字来报导113反报业垄断和平请愿活动,甚至报导内容完全没有提到静坐群众的反垄断诉求,让他初尝被《星洲日报》新闻封杀的经验。

这位过去一直是《星洲日报》忠实读者的年轻人,向记者解释这次连署活动的用意,他说:「首批参与连署的59位前星洲学记,当然无法也无意代表全部前学记。我们祇是一群过去和《星洲日报》有渊源,同时对新闻自由理念有坚持的年轻人,因不愿成为沈默的一群,而选择以连署方式来唤起大众注意,星洲集团老板张晓卿垄断中文报业对新闻自由的伤害。」

庄易凡指出,这次连署活动的最终诉求,是要求张晓卿脱售南洋报业集团的股权,转手让其他民营商家收购南洋报业控股。惟有如此,中文报业才能在较为健康、良性和竞争的氛围下发展和壮大。目前,该连署活动已成功获得117位前学记签署响应。连署名单内也包括不少标竿性人物,如前学海编辑谭贞洁、陈利威,前《星洲》、《南洋》员工潘永强、谢伟伦和丘伟荣等。

证明年轻人非沈默者

庄易凡更强调,这次连署名单内,囊括评论人、前星洲南洋新闻从业员和专业人士等,他们不少是该领域的佼佼者,说这些前学记被人利用或瞒骗,根本就是在侮辱这群人的智慧。他表示,连署反报业垄断只是一个开端,他们会视后继的情势发展,再研议下一步行动。

同样地,另一位连署召集人廖秋怡在受访时,表示中学时的学记生涯,让她学会关心社会,培养明察思辨的能力和独立思想的精神。

这位刚廿岁出头的年轻女生,言带坚定地说道:「禀着这样的信念,我反对星洲集团老板张晓卿垄断中文报业,因为中文报业被同一集团或个人垄断,华社舆论空间势必被压缩,形成一言堂的情况。」她目前是马大法律系二年级生。

廖表示,这次百名前学记愿意参与连署,就是为了向外界证明,年轻人并非是沈默的一群,面对报阀罔视新闻自由,为一己之野心,不惜倒行逆施,置华社的知情权敝屣,对此我们有必要勇敢的站出来说不。

同时,目前人在英伦留学的连署召集人林志翰,则透过《星洲》前学记反报业垄断部落格(网址:http://xueji-antimonopoly.blogspot.com/)发文表示,他决定公开表态反报业垄断,就是不想被指责为「沈默的大多数」。

他批评,《星洲》在反垄断的议题上,不惜「掩盖新闻,无情打压封锁一些时评家和学者,扭曲事实真相,以匿名或假借读者身分的方式来谩骂批评者(而且几乎都不点名或写出处)等等。」

另一方面,针对前《星洲》学记反报业垄断连署一事,记者曾去电《星洲日报》副总编辑曾毓林,惟曾氏表示不愿置评,婉拒记者的采访。曾毓林为《星洲》雪隆区第一届学生记者,中学毕业后就到《星洲》服务,长期担任学记和《星洲》中学生刊物「学海」负责人。

公开表态为反垄断加温

「那篇437个字的报导,就是反垄断最好的理由。」前寰宇电视AEC政论节目「就事论事」记者,目前在台湾世新大学唸书的张溦紟,向记者如此表示。

张溦紟是《星洲日报》雪隆区第12届学记,虽然人在台湾深造,但她仍透过网路参与了这次的连署活动。

她表示,参与由前学记召集反报业垄断的连署,纯粹是想做一些自己相信或认为对的事情。尤其这次的连署主要召唤的对象,是以前学记为主体的时候,希望「公开表态」可为这次的反垄断运动加点温。

这位前新闻从业员认为,倘若中文平面媒体各自为政,至少还能从不同的的管道听取不一样的讯息,对新闻处理有任何不满,阅听人的意见和声音还是有被尊重的可能。然而,一旦媒体集中化,这种437个字的报导,就很可能不断地上演却又不为人知。

她不讳言对《星洲日报》怀有复杂的感情,并且坦承,学记是她一辈子无法甩掉的身分,因为那是她成长阶段很重要的历程。它练就了一个年轻学子做人处事的态度,也孕育了对媒体工作的热诚。

不过,张溦紟最后决定选择参与连署,就是抱持着沈默的大多数很容易成为主流论述所操控,借以打击少数人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这次连署活动可以向外界说明,过去我们曾经是沈默的一群,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认同媒体垄断集中化的做法。

前学记身分带恶意

然而,前霹雳区学记,目前为执业律师的钟燕君,则对这次以前星洲学记的身分连署反对《星洲日报》老板张晓卿,官商合谋,垄断中文报业相当不以为然。

她表示:「我尊重任何人的表达自由,可是无法认同以前星洲学记的身分,来反对星洲集团垄断中文报业的做法。反垄断人士完全可以利用不同的身分进行连署,现在选择以前学记身分,则明显带有恶意。」

她继道:「以前星洲学记身分来反垄断,祇会将反垄断议题焦聚在反星洲报业集团或张晓卿身上,一旦原属争取新闻自由的反垄断运动,掉落成为反张或挺张的骂战,势必模糊掉焦点。」

钟燕君认为,如果商业角度而言,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控制完全是合法的买卖行为,不过从新闻自由来说,中文报业垄断对华社的言论自由伤害甚巨,我们需正视其严重性。

无论如何,她认为,关于中文报业垄断的争议,不管讚成或反对,双方应以理性的态度来从事辩论,抹黑、扣帽子、情绪性的谩骂,皆无法厘清事实。所以,钟燕君更期待论辩双方不要抱着羞辱对手方式,来逞一时之强。

催生学记一举三得

《星洲日报》学生记者于1985年创办于霹雳州,随后更在半岛各州推行,迄今已历21年,目前马华新闻、评论和文化界不少中坚分子,皆曾在中学时期参与学记,如参与这次连署的著名时评人黄进发、曾维龙、周添健、文化人魏月萍、媒体人庄迪澎、张溦紟和知名女导演陈翠梅等人。

据资深报人古玉樑向记者透露,星洲学记成立动机有三,首先是为报馆培养新血;其次是吸引中学生读者;最后为开拓未来读者群。古曾担任《星洲日报》总经理、香港《明报》执行董事等职位,他在《星洲日报》时,更是星洲学生记者计划的主要催生者之一。

他坦言,当初《星洲日报》推动学记,乃有一举三得之效,既可以为培训新闻人材,且可以在校园为中学生推动一些健康的团康活动,同时,又能借此吸引年轻读者,增加报纸的销路。

据了解,《星洲日报》每周会固定在地方版面拨出名为「学海」一版,提供各校的学生记者投稿刊登校园新闻和报导。1993年更推出以「学海」为名的中学生刊物,主打中学生读者。

不过,记者获悉「学海」销路并不理想,远低于《星洲日报》旗下的小学生刊物「小星星」。据熟悉内情者透露,「小星星」因被不少华小校长列入学校课外读物,故销路颇为稳定。

《星洲学记》计划的成功,引来《南洋商报》和《光华日报》纷纷仿傚,成立各自的学生记者队。1990年代,古玉樑到《明报》任职后,更将此一概念带到香港,成立《明报》的校园记者队。

古表示,《明报》校园记者,由各校保送,所以皆为一时之选,学校的菁英分子,水准颇高。

据悉,在香港,《明报》校园记者计划,更获得香港教育署的协助,允许学生以校园记者采访各政府部门和单位,足见该计划颇受肯定和认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