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5, 2007

[东方专题] 张晓卿打造报业王国有玄机 明报合并案多争议

以下文章《张晓卿打造报业王国有玄机 明报合并案多争议》转载自《东方日报》。

※潘永杰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00年1月,美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宣佈合并组建世界最大的跨媒体集团,有人说,美国在线为时代华纳「安上了腾飞的翅膀」,时代华纳则成为「美国在线飞跃的发动机」。

然而,这个集团最终却面对分家的命运。美国在线是现代媒体的代表,时代华纳是传统媒体的老将,两家企业的经营方式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集团管理层缺乏跨行业管理及整合的经验,双方一直存在着隔阂与冲突。

然而,由《星洲日报》社长张晓卿主导的明报并购案,却刚开始。

香港明报企业旗下的《明报》由查良镛(笔名金庸)于1959年创立,1991年在香港交易所上市。1993年查良镛主动把《明报》的控制权移交给中国数位的于品海,后来于品海再转售予张晓卿。

尽管这项合并案将使明报集团将发展成全球最大华文印刷媒体,于北美洲、东南亚及大中华各主要城市拥有超过五份报章(约15个版本),每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以及29份杂志刊物,但也引发报业垄断的争议。目前,合并献议的三家报纸媒体,明报企业、星洲媒体集团和南洋报业控股皆由马来西亚木材大亨丹斯里张晓卿所掌握。张晓卿在马来西亚同时拥有星洲日报、光明日报、南洋商报和中国报等四家,市场佔有率达85%以上。

在合并案提出后,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兼香港明报集团主席张晓卿在接受本地的《新海峡时报星期刊》访问时,不讳言有打造全球中文媒体公司的雄心。对此,曾任《亚洲周刊》编辑的萧伟基指出,明报集团、星洲媒体和南洋报业合并的理由莫过于为《明报》找一条出路;「建构全球华人媒体网络」此类说辞只不过是形象包装。萧伟基是居港多年的马来西亚人,他在接受《独立新闻在线》的访问时,发表谈话。

萧伟基表示,张晓卿在内陆也有许多生意,一旦张晓卿建设了横跨香港和中国两地的报业王国,恐怕日后会导致《明报》的言论倾向中国。此外,他也担心,一旦跨国媒体网络成形,会造成言论上的垄断。

无论如何,萧伟基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说,目前明报、星洲和南洋这三家报纸都是张氏家族生意,站在商言商,如果合并后能增加效益,乃无可厚非的事情。

对于张晓卿希望透过合并案,打造全球中文媒体平台,萧伟基表示这并非新鲜事。当年,星洲日报创办人胡文虎兄弟,在东南亚华人地区出版发行星系报纸,积极打造星系报业集团的历史,就已有先例。

这位香港前新闻从业员指出,这次明报合并案对香港新闻界冲击有限,因为明报目前并非香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对香港新闻从业员来说,充其量不过是一宗张晓卿左手买给右手的市场交易,对香港新闻生态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据了解,香港传媒纷纷报导明报合并的新闻。香港《东方日报》认为此宗市场交易让「明报小股东权益受损」。

另一方面,《星岛日报》则质疑,稍早前明报企业成交量并不突出,可是1月11日、12日间,股价大涨,成交亦激增,怀疑显有「春江鸭」洞悉先机。不过《苹果日报》认为这个合并计划有望扩大明报企业的资本市场,并吸引国际投资者。

因此,在理解香港媒体的反应后,人们在欢呼「大中华媒体共荣圈」诞生时,或许要有更深层的思考。

合并成败看查良镛


台湾《中国时报》的评论指出,《星洲日报》社长张晓卿能否进行横跨香港和马来西亚两地的媒体合并计划,成败关键系于目前持有明报企业一成股权的明报创办人查良镛。

明报企业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张裘昌接受明报访问时指出,合并后公司将拥有北美洲、东南亚及大中华各主要城市五份每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的报章,以及29份杂志刊物的中文印刷媒体国际平台,对三家公司都有利。

但他承认,股份在港马两地如何互通,是日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香港上市公司条例,持有明报企业六成四股权的大股东张晓卿不能在股东会中投票。

明报创办人查良镛目前仍然持有明报企业百分之十点三的股权,因此在余下的三成六小股东股权当中,查良镛的态度对合并计划有决定性作用。

因此,如果查良镛为张晓卿的「大中华媒体共荣圈」的说法打动,很可能促成并购,否则,张晓卿尽管已是中文媒体大亨,仍然无法从并购案中取得最大的利润。

明报放眼中国市场

香港明报集团在完成合并案以后的动向,引人关注。明报企业行政总裁暨执行董事张裘昌在稍早时接受路透社访问时,透露集团合并后将积极开拓中国市场。

据了解,目前明报集团在中国业务仅佔集团整体盈利贡献的3%,同时明报企业透过旗下的万华媒体在大陆发行《Rolling Stone音乐时空》等刊物。张在路透社的访谈里,乐观的表示,未来数年中国业务的盈利收入,将会在明报企业集团有举足轻重的比例。

不过, 国内最新一期的财经周刊《The Edge》则刊登署名苏诚明(Siow Chen Ming)的文章,认为在中国媒体仍处在严密监控管制,明报集团意图进军中国市场,前景难以预料。

目前,中国的主流媒体,诸如电视台、电台和报章皆是官营事业,民间资本只能涉足网路媒体、户外广告、杂志等。

评论人群起批判

张晓卿要成为「亚洲梅铎」的雄心壮志,并未受到马来西亚中文评论界的欢迎。反之,许多评论人对此持批判态度。
2001年,张晓卿与被指联同马华公会收购竞争对手南洋报业集团」,引起华人社会的不满。

90多位专栏作者与报章时事评论人毅然宣佈罢写,迄今仍然拒绝为张晓卿旗下的媒体,包括《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及〈光明日报》供稿。

不过,香港社会背景不同,加上办报阻力较小,即使有发生重大事件,也不会发生评论人集体杯葛报章的现象。

有鉴于此,马来西亚中文时事评论人敢向张晓卿说「不」的勇气,仍值得高度肯定。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