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11, 2007

[南洋评论] 专业与业余的网志

以下文章《专业与业余的网志》转载自南洋线上专栏《时事论衡》

※玛丽娜 (前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之女)

在大多数领域,被视为业余者跟被认为是专业人士之间,是有差别存在的。天才歌手参加“美国偶像”歌唱比赛时是业余的,一旦获胜,就立刻成为专业歌手;那些在周末到草场挥棒的人,绝不会被视为专业,除非像老虎伍兹,什么都不做,只是打高尔夫球,同时获得酬劳。

同样的,那些啃书、应考,成为律师的人,跟你在国内每个嘛嘛档找到的各类“胡说八道者”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你最好的朋友也许当场就诊断你头痛的原因,不过你还是需要去找个合格的医生,才能治疗。

换句话说,业余跟专业世界之间画了一条线,判别的方式可能是进入的门槛,比如全日制的上课、考试以及其他的鉴定办法;或者是根据工作来收费。全职家庭主妇是个例外,她们不需要考试而变成专业化,也从来没人给她们薪金。

没有专业与业余的界线

烹饪是另一个业余者远多过专业厨师的领域。一些人虽然掌握了窍门,只为了兴趣而下厨,很少进入紧张得多的专业烹饪世界。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互联网的现实世界,当然是写网志的现象。这里告诉那些不明白写网志为何物的人:一般地说,多数网志作者基本上是写公开的日记。他们可能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几乎是写给自己的,只是放上网让大家看吧了。网志作者之间的差别,基本上是内容和写作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过着有趣的生活,同时又能以此为题材,在网上写出精彩的文章,他的网志将比那些生活非常刻板的人,受欢迎得多。网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网志,那些最有趣的,一部分的作者,比如是癌症生还者,写他们如何应付日常的生活;以及活在战场上的人,比如伊拉克,以局内人的角度写这场冲突。

网志的强处是,它没有加入其中的障碍,除了也许要能上网,能运用语文。任何人、每个人都可以开设一个,写任何题材。我在法国的一个朋友用法文写马来西亚的食物;年轻人无休止地思考他们的关系,有时候写他们一直跟某人约会了多久,详尽到最后一秒钟。

让人毫无障碍讲出想法

网志作者不必学习如何写网志,参加任何资格考试,也没有凭它获得酬劳,所以,不存在专业网志作者跟非专业这个问题。当然,也有一些是全职的,似乎什么都不做,只是写网志。不过,大多数网志作者都有互联网之外的生活,把他们的想法公诸于世,主要是作为嗜好。不过,这是一种引人入胜的,令人振奋的嗜好,因为跟大部分嗜好不同,你有一批渴望地、热切地跟你互动的观众。


写网志的强处是,在其他现有的管道很少的时候,它让个人讲出他们的想法。其中一些想法不一定是正面的,我总是感到疑惑,为什么人们抱怨“政治”网志作者——他们一般上能对国事发表非常广博的评论,而又完全不提那些以宗教幌子来写作的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主义网志作者。不过大体上说,多数网志作者只是那些要通过这个吸引人的新媒介,来发表意见的人。

最近有关将网志作者注册,或者将他们划分为“专业”和“非专业”类别的建议,只能证实任何懂得互联网的人的观点:从政者对网志一无所知。这是颇为怪异的,因为政治是另一个“专业”与“业余”没有意义的领域。当许多网志作者用笔名写作时,这些建议就更没有意义了。如果现在是以前,你会要马克吐温或塞缪尔·克莱门斯注册吗?

也许我们需要专业化的,是针对网志作者的评论。目前,他们的业余性是可笑地令人尴尬的。

●葆丛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