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31, 2007

[当今大马] 张晓卿大中华论回避本土限制 李万千挑战安排交流新闻自由

以下文章《张晓卿大中华论回避本土限制 李万千挑战安排交流新闻自由》转载自《当今大马》。

※黄勃扬

资深评论人李万千批评华社的舆论往往处于一种“避重就轻”的状态,并在看准形势后才敢一哄而上,造成华社的舆论无法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不曾为执政者带来丝毫的压力。

为何幽默看待月漏论不被检讨?

李万千(左图)是举例最近发生的“月漏事件”和“513暴动事件”来佐证。

“月漏事件”发生时,所有媒体一哄而起跟进报导这些新闻。但是当访问到一些高级官员对这件事的意见时,他们促人们“幽默看待”的回应,媒体却没有对他们提出疑问。

“华社的舆论其实是看形势。形势一对,等到部长都出声指责这些人,发现他们有内部矛盾,觉得“骂得过”,大家才一哄而起。”

“但是对政权的腐败、思想的落后、品德的低落,“幽默看待”的侮辱,我们很少看到批评这些高官的舆论。大家只是处于一个低层次,没有将批判提高层次。”

《513密件》为何媒体不报道?

他指出,当《513 - 1969年暴动之解密文件》推介后的第二天,就有3名上议员在国会要求禁了这本书。

“每一个人心里都知道,513事件是涉及到武装人员对单一种族有偏见所造成的惨案。这样的历史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就是没有说出来,也没有机会说出历史的真相。所以今天有学者经过研究写了这本书,这本书有助于让大家接近真相。”

“但是我不晓得,究竟是媒体害怕、对个人有意见,还是看不出这本书的重要,总之就是没有相关的新闻出来。”

“513事件成为执政者教训其他民族的手段,只要这件是没有被解构,我国的各族关系就没可能变好。大家皆看到那么重要的东西,那为什么传媒没有做到这点呢?”

李万千指出,这种现象就说明了,媒体被控制如果不受到重视,就不会有传媒能够有素质或独立地提供重要的报道。

他昨晚是在《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新书推介礼交流会,发表上述言论。这场配合“528报变”六周年推介的新书推介礼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全场爆满,并吸引约150人赴会。

与会者不乏评论人、新闻工作者和华团领袖,并掀起阵阵讨论热潮。交流会另一名主讲人为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德发,主持人为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委员吴仲顺。

感叹社会不重视撰稿人罢写行动

此外,作为资深双语评论人的李万千也感叹,当前的社会并不尊重独立评论作者在6年前展开的对《南洋商报》、《中国报》、《星洲日报》和《光明日报》的罢写行动。

“在发生“528”报变时,80多个评论人拒绝为四大报章继续供稿,进行连续六年挣扎。但是这个社会太不尊重评论人,也没有人来伸出援手。”

“一位评论人不管是不是资深,写一次稿都不会超过100令吉。最低是40令吉,那样一个月才400令吉,怎么能够生活?”

“那些垄断媒体的集团也看不起我们这些评论人。但是我想说,他们没资格看不起我们。我们能够收集30篇“反对垄断”的文章出一本书,但是他们能不能拿出30篇支持垄断的文章?”

不过,他也以“528知识份子”称呼罢写撰稿人,并对他们能够一直坚持自绝于85%的舆论市场而引以为荣,并呼吁社会须要重视这个罢写及媒体垄断的事件,以获得合理的解决。

促张晓卿先解决罢写问题


李万千也极力反驳媒体大亨张晓卿为合理化其垄断大马中文报业的行动,所提出的大中华论述。

“他强调垄断是为了“发扬优秀中国文化”、“为大中国目的服务”,但是我想问是不是中国让他承包整个文化事业?因为你是在马来西亚办报。”

“先不谈如何让全世界资讯零距离,他应该回来教我们如何突破“出版印刷法令”的限制、教我们如何面对“太上总编辑”、教我们怎样面对80位评论人罢写的事件。”

张晓卿在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以国际英文媒体正在进行整合的趋势以及呼应中国“文艺复兴”两大理由,来为其旗下的明报集团、星洲媒体集团及南洋报业合并计划背书。

也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社长及南洋报业控股最大股东的张晓卿,也曾在“528报变”期间接受旗下杂志《亚洲周刊》专访时,表露以优秀中华魂垄断中文报业, 并在入主南洋报业控股后,又发表所谓符合蓝海策略的“竞合”论:既竞争,又融合,来建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中文媒体网络。

张晓卿也誓言其推动新的媒体集团的强大动力,是要找到更广阔的资讯空间,超越地理的隔阂和心理的隔阂,让全球华人拥有与全球资讯“零距离”的世界。

挑战以区域影响力促进新闻自由

李万千也挑战《星洲日报》最近在主办花踪文学奖,邀请海外文化人前来做交流时,能够安排一场与本地文化人的交流会,探讨如何促进我国的新闻自由。

“到时候我们就能够和海外的文化人探讨“占据85%的中文报业市场,算不算是垄断”的题目,还有一些本地媒体业所面对到的问题,以张晓卿的区域及世界的影响力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如果张晓卿认为自己是文化人,文化人应该有共同的语言。假如他们不敢办,我呼吁独立撰稿人联盟可以联合隆雪华堂办这场交流会,协助本地媒体人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

李万千也强烈批评《星洲日报》的报格,并认为该报允许读者在《沟通平台》一人化六名写文章被揭穿后,即刻批评杨白杨也化名写六个专栏的行径属于“无耻”。

他反驳说,杨白杨的六个专栏是被政权压制、关掉的结果,与《沟通平台》一个人化身六个人骂人、歌功颂德,岂能同日而语?

〖请点击观赏推介礼短片〗

valleypantai




媒体人失守,阅听人应站出来

在交流环节,媒体人陈彦妮(右图)也道出,媒体人经常面对新闻自由和上头指示的“两难局面”。

她举例,在发生“月漏事件”时,上头已经明确指示不能去报导,即使再怎么极力地争取,上头还是回应一句“照办就是”,这种情况是让他们深感无奈的。

“当我们在最前线争取时,最高层到最后还是给一句“照办就是”,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一直想不通。”

“我希望看到观众持续监督我们,甚至是发出反抗的声音。当我们做不平衡的报道时,你们阅听人 是否可以打来骂我们?”

另一名媒体人黄义忠(左图)也表示,当媒体从业员“失守”的时候,阅听人应该站出来监督媒体。

黄义忠指出,社会大众多数只关心报业被垄断、收购的问题,但是在4家电视台被收购的事件却被忽略。

“在这种情况下,阅听人就应该对电视台的表现有要求。所以我支持隆雪华堂办“媒体识读”的建议。”

不过,另一名就读于韩新传播学院新闻系的杨同学(右图),对于中文报业被垄断之后,新闻系学生的出路感到担心。

“我很担忧,毕业后我到报社工作会遇到稿被删、被国安部用对付、自己会不会在各种法令下被监禁?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杨同学也透露,目前不少新闻系学生都以加入娱乐组和体育组为目标,渐渐忽略了对社会的关心。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