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y 31, 2007

[独立新闻在线] 遇上不公不义该如何自处? 528报变迫使知识份子反思

以下文章《遇上不公不义该如何自处? 528报变迫使知识份子反思》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陈慧思

六年前的“528报变”促使一批中文圈的知识份子挺身站在同一线上,发出反对政党收购媒体的呼声。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德发认为,“528报变”及其后续行动意义重大,它迫使知识份子思考:当社会出现不公不义的事件时,知识份子该如何自处?知识份子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许德发(右图)认为,诞生自2001年“反对马华公会收购南洋报业控股”的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继承了知识份子独立自主的精神面貌;作为一个社会运动,独立撰稿人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促使写作人包括文学写作人思考知识份子是否应扛负社会责任。

他说:“它更重大的意义是迫使很多人去思考,当社会面对不义时,他们应该怎么办?他们应该负什么责任?我所知道很多朋友,都显得非常为难,要不要签署呢?要不要得罪《星洲日报》呢?要不要得罪马华公会呢?”

许德发昨晚在《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新书推介礼交流会上发表上述言论。交流会另一名主讲人为资深双语评论人李万千,主持人为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委员吴仲顺。

《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主要结集评论人在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正式崛起成为南洋报业大股东之后发表的30篇反媒体垄断文章。配合“528报变”六周年推介的新书推介礼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吸引约150与会,与会者不乏评论人、新闻工作者和华团领袖。

知识份子独立前已发平权呼声

许德发指出,1985年的《马来西亚全国华团联合宣言》固然打开了华社知识界面向社会的大闸,但早在1956年的全国华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华社知识份子早已提出“机会平等”的诉求。

他说:“这份宣言有两个特点:他们使用了西方的人权话语,作为合法的说法,比如他们强调《联合国宣言》、强调平等,那时已经强调人人平等了,从那时来看是很难得的,50年前已经谈到机会平等了。”

“另一个特点是,他们的宣言付诸于国际性的角度。他们除了对内要求联盟、马华公会接受宣言,也致备忘录给联合国秘书长和英国首相。”

许德发建议今日的社会运动重拾传统,把国家议题国际化,寻求与国际人士对话的机会。

根据《雪华堂80周年堂庆纪念特刊》,1950年代中期,马来亚独立在望,可是数以百万计华人的公民权问题尚未解决,于是华社发出“我们要公民权”的诉求。 1956年4月27日,马来亚华校教师公会总会(教总)、雪华堂、雪州行团总会(行总)、霹雳中华大会堂及马六甲中华总商会五大华团联名召集全马华人注册社团代表,在吉隆坡精武体育馆召开“争取公民权大会”。

当时全马各地454个主要华团的120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项盛会,并通过了四项诉求:一、凡在本邦出生的男女均成为当然公民;二、外地人在本邦居住满五年,可以申请成为公民,免受语言考试的限制;三、凡属本邦的公民,其权利与义务一律平等;四、列华、巫、印文为官方语文。

许德发指出,1985年的《全国华团联合宣言》用人权的话语,对平等诉求加以论述;1999年,华团延续80年代华团宣言的形式与传统,提出《马来西亚华团大选诉求》;后者引进了全民议题,如环保、原住民等议题,乃一个突破。

90年代知识份子自觉抬头

他说:“80年代以前,这些宣言都是以华团为单位,而且是一个整体性的,以华社的角度来提出诉求。我觉得1996年知识份子宣言第一次被提出来,应该可以说明来、表明了马华中文学术界学术型知识份子的凝聚。”

1985 年10月12日,代表全国5000个华团的27领导机构与联合总会签署《马来西亚全国华团联合宣言》,主要表达了华社对“土著利益至上”政策的不满。《马来西亚全国华团联合宣言》提出了理论,华研紧接着向全国十五华团领导机构推举成立民权委员会,以推动及贯彻华团宣言的实践。

1996年6月29日,以政治学者何启良为首的24名华人知识份子联名签署《马华知识界文化宣言》,提倡“文化净土”的概念,兴起一阵舆论风潮。

许德发指出,这24名联署者皆属学术型及有批判性的学人,他们以个人名义签署《马华知识界文化宣言》,显示知识份子开始面向华社,个人意识逐渐抬头。2001年“528报变”之后,评论人也以个人身份罢写四家中文报,显示知识份子的自觉意识进一步提升。

在许德发的记忆中,首个提出“知识份子应独立”的概念的华人知识份子是《东方日报》总主笔张景云(左图);后者在24名知识份子联署《马华知识界文化宣言》之前就已在数个场合提出,知识份子应该独立和凝聚起来,签署一份“独立宣言”。

他认为,独立撰稿人联盟与何启良提出的《知识界文化宣言》有本质上的差别,何启良要求知识份子尽可能参与学理活动、在学理的岗位上尽本份;独立撰稿人联盟则推动社会运动,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

实践型知识份子学理薄弱

许德发指出,何启良为首的24名知识份子强调学理的重要性,可是他们对适用于我国社会的学理的建构仍嫌不足。他举例:“比如,他们自称是自由主义者,不过对于自由主义有多少建构呢?这非常让人质疑。”

另一方面,他认为,独立撰稿人联盟注重行动和实践,“非常严重地忽略了学理上和知识上的工作”;他也举民权委员会为例子,说明“实践派”不注重学理和知识的现象。

他指出,1980年代的民权委员会提出了“两线制”的概念,在当时的社会掷地有声,今日民权委员会却逐渐年轻化,注重串联和监督甚于观念的建构。

他说:“整个知识界包括独立撰稿人联盟都是倾向于实践性的,远远忽略了观念上的工作。我觉得整个华社的运动知识很弱,行动相对强,但行动呢,它背后的思想永远跟不上,大家都倾向于应变、应急。”

许德发指出,我国知识份子的实践和知识的准备存在巨大的落差,他们在行动的当儿没有系统化地引进新观念及思想,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提出疑问:“作为评论人,是否应该拉进行动及知识的距离?我们强调平等,但50年来,我们在平等的论述上作了多少工作?”

他指出,中文社会吸收知识的土壤非常脆弱,华社知识圈应该办杂志,提升华社吸收知识的能力。

学院派对活动家有莫名的歧视

李万千(右图)对许德发的言论不以为然,他发言时说:“学院派对活动家有莫名的歧视,有一种知识份子的清高,活动家又说学院派是象牙塔,也对他们多少有些歧视。”

他揶揄道:“你们会讲啦,但是讲讲讲,又很软弱啦,又很容易被收编啦,很不幸被言中。那些被知识界看不起的,三年、五年、十年他还在那边哦,你讲他没有知识,他这边动一点那边动一点,多少也会知道一些道理。

他说:“学院派的知识份子对民间活动型的学者或者非学者的歧视,我觉得有一种知识份子的清高。”

“后528的人与事”系列报道

“报业大鳄张晓卿”系列报道


点击阅读全文

[当今大马] 张晓卿大中华论回避本土限制 李万千挑战安排交流新闻自由

以下文章《张晓卿大中华论回避本土限制 李万千挑战安排交流新闻自由》转载自《当今大马》。

※黄勃扬

资深评论人李万千批评华社的舆论往往处于一种“避重就轻”的状态,并在看准形势后才敢一哄而上,造成华社的舆论无法提升至更高的层次,不曾为执政者带来丝毫的压力。

为何幽默看待月漏论不被检讨?

李万千(左图)是举例最近发生的“月漏事件”和“513暴动事件”来佐证。

“月漏事件”发生时,所有媒体一哄而起跟进报导这些新闻。但是当访问到一些高级官员对这件事的意见时,他们促人们“幽默看待”的回应,媒体却没有对他们提出疑问。

“华社的舆论其实是看形势。形势一对,等到部长都出声指责这些人,发现他们有内部矛盾,觉得“骂得过”,大家才一哄而起。”

“但是对政权的腐败、思想的落后、品德的低落,“幽默看待”的侮辱,我们很少看到批评这些高官的舆论。大家只是处于一个低层次,没有将批判提高层次。”

《513密件》为何媒体不报道?

他指出,当《513 - 1969年暴动之解密文件》推介后的第二天,就有3名上议员在国会要求禁了这本书。

“每一个人心里都知道,513事件是涉及到武装人员对单一种族有偏见所造成的惨案。这样的历史每个人都知道,但是就是没有说出来,也没有机会说出历史的真相。所以今天有学者经过研究写了这本书,这本书有助于让大家接近真相。”

“但是我不晓得,究竟是媒体害怕、对个人有意见,还是看不出这本书的重要,总之就是没有相关的新闻出来。”

“513事件成为执政者教训其他民族的手段,只要这件是没有被解构,我国的各族关系就没可能变好。大家皆看到那么重要的东西,那为什么传媒没有做到这点呢?”

李万千指出,这种现象就说明了,媒体被控制如果不受到重视,就不会有传媒能够有素质或独立地提供重要的报道。

他昨晚是在《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新书推介礼交流会,发表上述言论。这场配合“528报变”六周年推介的新书推介礼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全场爆满,并吸引约150人赴会。

与会者不乏评论人、新闻工作者和华团领袖,并掀起阵阵讨论热潮。交流会另一名主讲人为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德发,主持人为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委员吴仲顺。

感叹社会不重视撰稿人罢写行动

此外,作为资深双语评论人的李万千也感叹,当前的社会并不尊重独立评论作者在6年前展开的对《南洋商报》、《中国报》、《星洲日报》和《光明日报》的罢写行动。

“在发生“528”报变时,80多个评论人拒绝为四大报章继续供稿,进行连续六年挣扎。但是这个社会太不尊重评论人,也没有人来伸出援手。”

“一位评论人不管是不是资深,写一次稿都不会超过100令吉。最低是40令吉,那样一个月才400令吉,怎么能够生活?”

“那些垄断媒体的集团也看不起我们这些评论人。但是我想说,他们没资格看不起我们。我们能够收集30篇“反对垄断”的文章出一本书,但是他们能不能拿出30篇支持垄断的文章?”

不过,他也以“528知识份子”称呼罢写撰稿人,并对他们能够一直坚持自绝于85%的舆论市场而引以为荣,并呼吁社会须要重视这个罢写及媒体垄断的事件,以获得合理的解决。

促张晓卿先解决罢写问题


李万千也极力反驳媒体大亨张晓卿为合理化其垄断大马中文报业的行动,所提出的大中华论述。

“他强调垄断是为了“发扬优秀中国文化”、“为大中国目的服务”,但是我想问是不是中国让他承包整个文化事业?因为你是在马来西亚办报。”

“先不谈如何让全世界资讯零距离,他应该回来教我们如何突破“出版印刷法令”的限制、教我们如何面对“太上总编辑”、教我们怎样面对80位评论人罢写的事件。”

张晓卿在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以国际英文媒体正在进行整合的趋势以及呼应中国“文艺复兴”两大理由,来为其旗下的明报集团、星洲媒体集团及南洋报业合并计划背书。

也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社长及南洋报业控股最大股东的张晓卿,也曾在“528报变”期间接受旗下杂志《亚洲周刊》专访时,表露以优秀中华魂垄断中文报业, 并在入主南洋报业控股后,又发表所谓符合蓝海策略的“竞合”论:既竞争,又融合,来建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中文媒体网络。

张晓卿也誓言其推动新的媒体集团的强大动力,是要找到更广阔的资讯空间,超越地理的隔阂和心理的隔阂,让全球华人拥有与全球资讯“零距离”的世界。

挑战以区域影响力促进新闻自由

李万千也挑战《星洲日报》最近在主办花踪文学奖,邀请海外文化人前来做交流时,能够安排一场与本地文化人的交流会,探讨如何促进我国的新闻自由。

“到时候我们就能够和海外的文化人探讨“占据85%的中文报业市场,算不算是垄断”的题目,还有一些本地媒体业所面对到的问题,以张晓卿的区域及世界的影响力来解决我们的问题。”

“如果张晓卿认为自己是文化人,文化人应该有共同的语言。假如他们不敢办,我呼吁独立撰稿人联盟可以联合隆雪华堂办这场交流会,协助本地媒体人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

李万千也强烈批评《星洲日报》的报格,并认为该报允许读者在《沟通平台》一人化六名写文章被揭穿后,即刻批评杨白杨也化名写六个专栏的行径属于“无耻”。

他反驳说,杨白杨的六个专栏是被政权压制、关掉的结果,与《沟通平台》一个人化身六个人骂人、歌功颂德,岂能同日而语?

〖请点击观赏推介礼短片〗

valleypantai




媒体人失守,阅听人应站出来

在交流环节,媒体人陈彦妮(右图)也道出,媒体人经常面对新闻自由和上头指示的“两难局面”。

她举例,在发生“月漏事件”时,上头已经明确指示不能去报导,即使再怎么极力地争取,上头还是回应一句“照办就是”,这种情况是让他们深感无奈的。

“当我们在最前线争取时,最高层到最后还是给一句“照办就是”,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一直想不通。”

“我希望看到观众持续监督我们,甚至是发出反抗的声音。当我们做不平衡的报道时,你们阅听人 是否可以打来骂我们?”

另一名媒体人黄义忠(左图)也表示,当媒体从业员“失守”的时候,阅听人应该站出来监督媒体。

黄义忠指出,社会大众多数只关心报业被垄断、收购的问题,但是在4家电视台被收购的事件却被忽略。

“在这种情况下,阅听人就应该对电视台的表现有要求。所以我支持隆雪华堂办“媒体识读”的建议。”

不过,另一名就读于韩新传播学院新闻系的杨同学(右图),对于中文报业被垄断之后,新闻系学生的出路感到担心。

“我很担忧,毕业后我到报社工作会遇到稿被删、被国安部用对付、自己会不会在各种法令下被监禁?我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

杨同学也透露,目前不少新闻系学生都以加入娱乐组和体育组为目标,渐渐忽略了对社会的关心。


点击阅读全文

[当今大马] 颜清文炮轰并吞报章非真本事 张景云促检视新闻自由“败类”

以下文章《颜清文炮轰并吞报章非真本事 张景云促检视新闻自由“败类”》转载自《当今大马》。

※杨凯斌

前隆雪华堂会长颜清文认为,我国虽然独立50年,虽然外面的硬体进步,但从政府建筑物频出状况的情况看来,管理能力仍欠不足,主要是由于缺乏舆论监督有关。

“我关心6年前启动的反对媒体垄断运动,是因为我深爱马来西亚,希望国家进步是每一个人的心愿。”

独立50年仍在原地踏步

他反问,“独立了50年,我们究竟有什么进步,进步究竟在哪里?”

他也引述一名国阵议员传神的比喻,即50年来我国的火车的驾驶速度仍然不变,来形容当前停滞不前的局面。他认为,除了作官的领导之外,媒体监督也扮演着鞭笞进步的角色。

颜清文(右图)说,反观中国的媒体却逐渐开放,舆论涌现一股勇于批评及揭露不平等的趋势。

“从当前的舆论尺度看来,我个人并不看好我国的2020宏愿会达成。”

他也批评媒体大亨张晓卿垄断我国四家主流中文报章,除了商业的理由之外,也企图左右社会的舆论。

他分析说,若媒体大亨在自由经济的环境下,另外创办两、三家报章,肯定会获得社会的赞美;这与并购已经办好的两份报章是两码事,不代表其能干,主要还是仗着其财力及政治力量。

他说,这种以大吃小的作风,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并吞南洋报业控股,更与我国所须要的媒体独立精神背道而驰。

颜清文是昨晚在隆雪华堂为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所推出的新书《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推介礼上,这么表示。有关的推介礼也是为了纪念反对政党收购媒体及反对媒体垄断运动迈入第六周年。

黄丝带运动目标扩大争取资讯法

另一名推介人--《东方日报》总主笔张景云则推崇《黄丝带》的出版,象征着我国报业历史及民主化的里程碑。

他认为,撰稿人联盟已将原本的运动目标,从华文报被垄断扩大到公民社会共同争取言论自由及推动资讯自由法令的落实之上。

他说,这期间的国内政治生态也起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已经没有单一的手在完全操控,但是不代表有权势者没有想要操纵的意图。

“而这个意外的变化,让我们看到执政党拥有的报章也一起来揭弊,让民间团体也声音也嘹亮起来。”

〖请点击观赏推介礼短片〗

valleypantai




张景云:怀疑是一种美德

张景云也提到检视媒体的重要性,并以“怀疑是一种美德”的名句与在场的多位媒体人及阅听人共勉励。他告诫撰稿人联盟检视媒体的同时,也要自我检视,包括警惕新闻自由运动中欺世盗名的某些“败类”和华文报的“大老千”。

他指出,反垄断运动是很热门的课题,会制造出很多英雄或是假英雄,以及“大宗师”;而其实某些被树立起英雄形象的人,很可能就是对华文报生态造成很大伤害的人。

他举例,美国一家杂志曾别开生面的邀请大学教授担任外界监察专员(ombudsman),来检视及批评新闻报道及评论的不专业。

“马哈迪最喜欢以媒体检视政治人物,但是谁又来检视媒体的逻辑来驳斥媒体监督的角色,因此我们也要检视作为第四权的媒体。”

他举例说,虽然网络媒体如《当今大马》及《独立新闻在线》偶尔有进行对《星洲日报》及《东方日报》媒体集团动态的报道,但是对于媒体检视的工作有必要深化,而检视的工作可以从专业性及政治性(公共利益)的角度展开,并有赖民间学院的推展。

张景云(左图)也在现场自我示范检视及怀疑的精神,并抛出一个让在场观众不知从何回答的问题。他质问本身有何资格推介《黄丝带》?

他以本身常犯上“温情主义”的比喻,形容撰稿人也以温情来对待他,而忽略了检视他是否有资格推介此书。

张景云强调,撰稿人擅长保留文字资料,新闻就是历史的第一个草本,今天若无法厘清历史草本,后代究竟要怎么写历史?

李万千:张景云做的比其他人更好

不过,当晚主讲人之一的资深评论人李万千,则以他个人的经历,来证明张景云的确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主笔,拥有推介《黄丝带飘扬》的资格。

“当时我在《南洋商报》看到一篇唐林写的“马共没有实质抗日卫马”的评论,觉得是扭曲历史,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去驳斥,但是后来《南洋商报》却没登出来。”

“当时我就打电话去问当时的主笔张景云,他向我解释说,其实已将我的那篇回应下了版,只是被临时抽起。他怕我不相信,还把那下了版的稿印出来给我看。”

李万千认为,张景云在这件事上,的确有尽作为一个编辑的责任,并没有因为敏感而拒绝刊登其回应,以当时媒体的状况来说,张景云做的比其他的人更好。

撰稿人联盟主席黄进发也回应说,撰稿人联盟绝对不是因为温情而找张景云来推介,而是因为其风骨和胸怀令人敬仰。他赞扬张景云能在敏感的位置上争取自由及包涵各种意见,并开创《南洋论坛》及《景云沙龙》等言论自由场域。


点击阅读全文

Tuesday, May 29, 2007

[当今大马] 指评论界“知识弱行动强” 许德发建议办杂志普及大众

以下文章《<黄丝带飘扬-反垄断实录> 撰稿人纪念报变6周年推介新书》转载自《当今大马》。

※吴昱莹

华研副研究员许德发博士观察到,当前评论界属倾向实践性,而忽略观念栽培的工作。

“虽然这种知识弱,行动强的现象不足以说是危机,但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关注。”

他表示,当缺乏理论基础时,所搞的活动只以应急为主,显示华社的知识单薄,所以呼吁搞运动者须回归概念思想,建设理念基础。

“当初的人权委员会中就有许多成员能够提出多项议题引起讨论,但现在成员们趋向年轻化,负责的工作则多是串联及监督,也发了很多的文告。”

他继称,“当我国华团领袖在平等的论述上争取平等的机会,而马来族群则在争取平等的结果时,我们却对平等的理论认识不深,没有研究只是纯粹知道而已,届时我们将如何反驳别人的攻势?”

另外,针对为何华社对于80余位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的成员所推出的罢写运动无动于衷时,许德发坦言是因为思想解放不够。此外,他认为也可能是知识界的行动只产生监督作用,没有普及化,导致大众并不明白其概念。

为了拉近与社会人士的距离,他甚至建议雪华堂主办杂志广为宣传,并指称由于该会资金雄厚,所以蒙受得起亏损。

华社论述80年代以降自我设限

许德发也比较独立前直到80年代的华团宣言,一直到近期自由撰稿人的独立宣言的论述架构,从而提出议题需国际化与理论建设的重要性。

“在1980年代的华团宣言后,华社开始单纯的将每项议题当作国内议题来看待,同时也是延续以往的宣言,即从华人社会的族群的角度来看,但却以人权话语加以论述。”

“华社自从华团宣言之后便鲜少提出国际议题,而较着重于国内议题上,可说是在自我设限。”

他指出,目前华团及其他团体缺乏和其他国家学者进行交流的努力,并建议说即使是国内议题也可以将其搬到国际舞台互相对话,因此不应自我局限。

在1985年10月12日,由董教总颁布的《马来西亚全国华团联合宣言》(简称《华团宣言》)是以27个领导机及联合总会的名义发表,并获得5千多个华人社会的盖章联署。

另外,许德发强调,华社在50年代已开始针对联合国的人权宣言的角度,来提出华社民族的权利以及机会平等,是属于非常难得的视野。

“独立前,华社除了对内要求联盟、马华接受宣言,也至备忘录给联合国,欲会见英国首相。”

至于在60至70年代却没有任何华团宣言的出现,许德发推测说是因为当时华人社会力量皆凝聚在政党斗争,包括劳动党,一直到发生513惨剧为止。

许德发是和资深评论人李万千一起,被邀请担任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新书《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交流会的发言人。

《黄丝带》一书的推介人是反对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主席及前雪华堂会长颜清文和资深报人及《东方日报》总主笔张景云,而主持人则是WAMI委员及隆雪华青副秘书吴仲顺。

加入反垄断运动,让写作人反省

许德发称,在90年代时开始出现一些转变,即从原本的华团集体签署运动,渐渐的发展到有许多知识分子开始以个人身份来联署,关心国家课题。甚至是直到6年前由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发起的罢写运动,也是以个人的名义来签署。

“我记得当时张景云是首位发起人,曾呼吁知识界人士需拥有独立精神以及独立宣言,而且许多人也承继了个人自觉的这样的一个面貌。”

他赞赏的说,现在的知识分子不再是以华团签署,而显示出个人自觉及独立意识的提升。同时他也同意,撰稿人联盟在游说许多在届写作人加入他们的社会运动的当而,其实是在促使写作人进行反省。


点击阅读全文

[独立新闻在线] 集体罢写四报六年无人提起 李万千叹社会不尊重评论人

以下文章《集体罢写四报六年无人提起 李万千叹社会不尊重评论人》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陈慧思

六年前的5月26日,42名评论人为免被利用为“言论自由的橱窗”,宣布停止供稿给半岛四家中文报;六年后的今日,仍有大约80位评论人坚持“罢写”,可是,中文报读者竟然全当没一回事。资深双语评论人李万千叹息:“我们的社会不尊重评论人!”

“罢写”评论人之一的李万千(左图)感慨,80名评论人在马来西亚这个豆点大的小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然而,80名评论人持续六年杯葛四家中文报,竟是一桩“无足挂齿”的事件,报社没有提起,读者也表现得满不在乎,显示我国社会不尊重评论人。

他愤然说:“为什么80个作者能够持续六年杯葛四间报馆,这种事在我们的社会竟然是一个很小很小的事件、不足以挂齿的事件,没有人提起,也没有人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为什么?这个社会太不尊重这些写作人了。”【点击《社论》:马来西亚报业史不能遗忘黄丝带运动】

资深评论人一文仅100元

2001年5月26日,眼见南洋报业控股即将落入执政党马华公会手里,且星洲媒体集团在收购行动中角色暧昧,42名评论人率先宣布停止供稿给《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和《光明日报》。

5月28日,南洋报业控股落入马华公会手中之后,“罢写”评论人范围扩大至90人;这批评论人后来成立了“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六年来不曾间断地为我国的新闻自由努力。

“罢写”评论人包括李万千、杨白杨、杨善勇、隆雪华堂执行长陈亚才、现任独立撰稿人联盟主席黄进发、《当今大马》中文版编辑杨凯斌及《独立新闻在线》总编辑庄迪澎等。

评论人微薄的稿酬待遇,是报社乃至社会不把评论人放在眼里的最佳写照。李万千自嘲:“写作人有什么了不起?不小心一篇文章20块、30块你都可以拿。” 在场许多与会者皆发出会心一笑。

李万千继说:“资深的、著名的评论人,你知道他们的稿费多少吗?一篇呀,资深的作者啊,双语资深,什么资深都好,最了不起一百块钱,没有拿过超过一百块的!一百块一个星期写一篇,一个月写四篇,很了不起、多产,哇你很厉害呀、很多产呀,报纸没有你是很大的损失呀,一个月四百块怎样生活?”

他说:“我们的社会完全不重视这些人,把这些人当成是没有的。80个写作人,不被当一回事,六年挣扎,没有人伸出援手!”

星洲媒体能写出“维护垄断”专书吗?

李万千昨晚是在《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新书推介礼交流会上发表上述言论。交流会另一名主讲人为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德发,主持人为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委员吴仲顺。【点击:检视媒体要慎防“大老千” 张景云:假英雄造成大伤害】

配合“528报变”六周年推介的新书推介礼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举行,吸引约150与会,与会者不乏评论人、新闻工作者和华团领袖。


《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主要结集评论人在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正式崛起成为南洋报业大股东之后发表的30篇反媒体垄断文章。李万千认为,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召集30名评论人撰写30篇文章,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回事。他质疑,星洲媒体集团是否有能力出版一本专写 “维护垄断”的书籍。

他高声说:“星洲集团有能力拿出一本维护垄断的书来吗?有这个可能吗?有这个能力吗?他们没有资格看不起我们!”

斥“沟通平台”无耻

李万千发言时强烈批评《星洲日报》的报格,并认为该报允许读者在《沟通平台》一人化六名写文章,且在杨白杨为文戏谑嘲讽后“回敬”杨白杨“你也一人化六名”,是“无耻”的作为。

他说:“我很替他们感到羞耻,因为杨白杨(右图)的六个专栏是一个一个被政权压制、被关掉,而因为他有读者、办报的人有眼光,所以一直允许他开新的栏,连我跟他靠得这样近,他都不告诉我‘李安’是他。他说不可以讲,说了就完蛋了!保密,高度保密!”

他说:“这样的六个名字跟《沟通平台》一个人化身六个人骂人、歌功颂德,哪能同日而语?这些人太无耻了。我说,这样看问题的人太无耻,不只无知!无知可以原谅,无耻不可以原谅!”

请张晓卿回望本国困境

张晓卿在“528报变”期间接受旗下杂志《亚洲周刊》专访时,表露欲建构“东亚媒体共荣圈”的夙愿;收购南洋报业之后,他在《星洲日报》声明,收购南洋报业控股是希望建构一个以华人为主的中文媒体网络,也是顺应世界传媒的合併风潮――“竞合”:既竞争,又融合。

张晓卿具种族主义意味的论述,被视为借种族团结精神合理化垄断的论述,李万千挑战张晓卿回归本位、以他的“蓝海策略”和他在东亚媒体圈的影响力,拯救马来西亚媒体。【点击:“竞合是世界传媒合并风潮” 张晓卿要建构中文媒体网络】

李万千说:“他到国外去发表大文章,有时候连自己是马来西亚人还是中国人都忘记,这是事实。他要响应中国的文艺复兴,要建构什么大中华的什么灵魂大厦,整个中华民族都在他手上,因为他那个伟大的事业!”

“我要提醒这位大老板,你这样的文章如果翻译成马来文或者英文的话,搞不好这个报馆会被关掉。如果是为大中国崛起的一个部分、为大中华的目的服务的话,有一天如果他被对付的话,李万千不会写评论的!不敢写评论呀,如果别人讲你不效忠的话,你怎么办?你说你效忠吗?”

他说:“为什么你在马来西亚办报,报道是大中华?他是不是应该回来马来西亚?不要去谈大中华的问题,不要去谈全球华人的问题,全球华人资讯凝聚力我们都有了,我们应该回来面对我们的限制,告诉我们,要怎样去面对《印刷机与出版法令》、怎样去面对每一年要拿准证的问题?怎样面对太上总编辑、电话来我们怎么办?”

“80个人六年罢写四家报纸,怎样面对这些人、告诉他们多赢在哪里?你向全世界讲竞合、讲多元、讲蓝海战术,告诉我们,你的蓝海战术在哪里?怎样从外面包围马来西亚?怎样用大中华共荣圈、文化圈解救我们?这些都是讲来好听的,他要的是商机!”

挑战张晓卿聚合各地文化人谈垄断定义

李万千表示,张晓卿如果对本国媒体的困境置若罔顾,他对外讲再多堂皇的话语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星洲日报》举办的“华踪文学奖”颁奖典礼即将来临,届时许多外国作家都会前来赴“花踪”之约,李万千挑战张晓卿聚合中港台与本地文化人,共同讨论垄断的定义,以及我国的中文媒体解困的办法。

听众发言时段时,评论人黄永安(右图)回应张晓卿以“发扬中华文化”之名垄断中文媒体的作法。他说:“如果你是英国人,你要推广英国文化,你不是收购英文报的,你一定是收购淡米尔文报、中文报……中国共产党员就比马来西亚人口多三倍,为什么他一个人去推广中华文化、收购中文报?”

张晓卿的“大中华”言论,予人“此人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想象。黄永安认为,中国与张晓卿欲建构的媒体王国与中国无关,请大家莫“冤枉任何国家”、“联想错误,作出错误的解读”。

评论人唐南发(左图)则认为,张晓卿的“大中华”论述包容多元、提倡开放,着眼于争取整个大中华地区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此论述虽然没有什么不妥,但他无法苟同的是,张晓卿因无法回应新闻自由、言论自由此类核心问题,将垄断行为以文化包装,简化成族群和文化论述,转移读者的视线。

他指出,“大中华”论述对一些文化人有其吸引人,碍于现实条件的匮乏,关心新闻自由者甚难回应张晓卿的“大中华”论述。

无论如何,他说:“我们管不到马来文报章的事件,但是我们至少必须捍卫华文社群的新闻和言论自由。”



“后528的人与事”系列报道

“报业大鳄张晓卿”系列报道


点击阅读全文

[独立新闻在线] 检视媒体要慎防“大老千” 张景云:假英雄造成大伤害

以下文章《检视媒体要慎防“大老千” 张景云:假英雄造成大伤害》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潘宏文

《东方日报》总主笔及资深评论人张景云昨晚为新书《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推介时,告诫“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检视媒体的同时,也要自我检视,包括检视出新闻自由运动中欺世盗名的“败类”和华文报的“大老千”。

张景云(左图)说:“在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这种反对报业垄断、争取言论自由的活动中,就会有三山五岳的人跑进来――我不用三教九流。有一些人因为反对报业垄断、争取言论自由是很热门的课题,会制造很多新闻、言论,也会制造很多的英雄,或者是假英雄,或者是假的先知先觉的人,或者是‘大宗师’。”

“那些被树立起英雄形象的人,很可能就是对华文报的生态造成很大伤害的人。如果有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那是对历史的挑战。”

他告诉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既然要做检视媒体的工作,同样的也应该检视自己。“同样地检视那些在反收购反垄断运动过程中欺世盗名的‘败类’,那种华文报的‘大老千’。”

张景云抛出一个让与会者目瞪口呆却不晓得如何回答的问题,他问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及与会者,是否有想过为什么邀请他推介这本书。

“我今天站在这里,替这本书作推介人。我有什么资格推介这本书呢?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的朋友们应该问(这个问题)。”他指出,媒体常常在制造一种“形象”,而这个形象常常是假的。

“即使是一个很自由的媒体,她所塑造出来一个人的形象,一个政客的、社团领袖的、文化人的形象,很可能40%到70%是假的。”他举例,比如一个人去竞选美国总统,所有的镁光灯就会投注在这个人身上,可是在普通情形,我们不太会认认真真地去检视一个人,包括那人的工作,看看他具备些哪些资格。

张景云:检视自己如检视他人

配合2001年“528报变”六周年纪念,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出版新书《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昨晚在隆雪华堂举行主题为“立足独立媒体,开创自由未来”的推介礼以及交流会。颜清文与张景云是新书推介人,受邀在推介礼上发言。【点击:罢写六年重新定位转型 华团应支持黄丝带运动】

张景云说:“在我的情况,我想大家就犯了中国共产党讲的‘温情主义’。因为像我这样一个两鬓雪白的人,写的东西十句里有六七句是温情的;所以你们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的朋友也用温情来对待我,但我是不是有真才实料、有资格推介这本书呢?”

张景云认为,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很会保留文字资料,而新闻就是历史的第一个草本。“今天如果我们不把这个历史的第一草本厘清,以后我们的后代怎么写历史?”

张景云是在谈及美国媒体的自我检视文化时,激动地谈及华文报的现实情况。他目前是《东方日报》总主笔,不过即将离职。推介礼主持人、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委员吴仲顺回应,指如果今天华文报的报界高层都像张景云般这样问自己有没有资格,这样愿意被检视,那么今天的报界生态也不会如此自甘堕落。

颜清文:应该讲的还是要讲

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主席黄进发(右图)其后回应张景云的问题时说,他们绝对不是因为温情而找张景云来推介,而是因为纵观张景云的报业生涯,有许多开创性的功劳,比如首开《南洋论坛》及《景云沙龙》。

“还有就是他的风骨和胸怀,华社太多人是外斗外行、内斗内行。张景云在主管笔政这样敏感的位置上争取自由,还有可以包涵各种意见。”

另外,2001年华团反对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主席、前雪华堂会长颜清文则表示,他一直关心反收购、反垄断的过程发展,原因在于他深爱着马来西亚,希望国家进步、和谐、平安与自由。因为,想为国家做一些事的意愿是他,也是每一个马来西亚人,不论种族都会有的。

吴仲顺介绍颜清文时也指出,当许多华团领袖已对收购以及垄断支吾以对时,今时今日颜清文依然站稳立场。

已75岁高龄的颜清文(左图)清晰明白地谈起目前国家的种种问题,他说:“50年前马来西亚独立时,我已经成长,高中已毕业。这么多年了,(国家发展)我多少清楚。我们的火车50年前跑时速50哩,今天依然跑时速50哩。硬体建设多少有点成就,比如双峰塔等,但是有多进步大家都知道。布特拉再也的大楼漏水,新法庭大厦也是,高速公路也出现裂痕。”

“人们要互相配合,争取司法独立,还有媒体独立。国家进步人民也光荣。媒体角色很重要,把人民心声带出。”他也指出,我们社会的富人有的非常成功后,就会自我、自大,然后就会犯错。他认为这样的情况是合理的。“假如富豪都不做错,年轻人就没有机会了。”

“有人认为把媒体垄断,以为可以从中赚大钱。记者问我对福联控股事件怎么看,我说如果是那样,张晓卿和我都是福州人,(收购问题)我岂不应该躲得远远的?但是我认为,应该讲的时候还是要站出来讲。”此言一出全场立刻报以热烈掌声。


点击阅读全文

Saturday, May 26, 2007

香港明报集团主席张晓卿垄断报业大事纪(三)

以下文章《反对政商集团垄断媒体大事纪》转载自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网站。

2007年 1月9日

“黄丝带之约 ”召集人发表文告谴责“马华漠视新闻自由,助长滥权腐败制度”。文告直斥马华总会长黄家定逃避“黄丝带之约”提出的七道问题。

文告称:“中文报的积弱,与政党入侵媒体,商贾垄断报业息息相关。国阵政府先以出版与印刷法令驯服媒体,马华与星洲媒体集团再联手控制中文报业,使中文报 即须屈服于国家恶法,也须服役党团私利。双重的钳制扼杀了自由媒体的生命力,也剥夺了千万民众的知情权。马华终究无法回避其助长国内威权制度的腐败与滥权 的罪责。”

2007年 1月29日

星洲媒体集团通过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宣布献议整合星洲媒体集团、南洋报业控股及香港明报集团,献议股东以每股马币四元交换明报集团每股港币2元70分新股;相等于以每3.30股明报集团股票对换一股星洲媒体股票。明报新股每股面值港币10分。

根据星洲媒体的宣布,该集团献议把星洲媒体集团在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主板的上市地位转换给明报。明报是在百慕达(Bermuda)《1981年公司法令》下注册,1991年3月22日在香港股票交易所(HKEx)上市。

该集团献议整合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全球中文媒体集团,以便崛起成为世界其中一个最大的中文印刷媒体的平台。完成整合之后,三集团合为一体的巨无霸公司将在马来西亚、香港、美国、加拿大和中国拥有、操作及印刷主要中文报章和杂志。

合并的献购还需星洲、南洋和明报在今年4月30日或三方同意的日期签署合并协议(merger agreement)后才生效,如果三方没有在设定的日期签署该协议,任何签署暂定协议的一方皆可在随时通知任何一方立即终止该暂定协议。

2007年 1月30日

星洲媒体执行主席张晓卿在他控制的中文报纸同步发表专文《搭建全球华文媒体 为全球阅听者服务》,宣称合并目的是创造一个全球性中文媒体集团,以便崛起成为世界其中一个最大的中文印刷媒体的平台。星洲媒体、南洋报业及明报集团合并后将采用“明报集团”的名称,以期透过明报集团在华人世界的名气,打入中国市场。星洲媒体也有兴趣在合并后涉足电子媒体,如电视和电台。

2007年 4月23日

在现任副首相纳吉的胞弟,联昌国际证券银行(CIMB)董事经理纳西尔(Nazir Razak)的见证之下,星洲媒体集团与南洋报业控股(Nanyang Press Holdings)以及香港明报集团,签署合并协议,为其打造中文媒体王国的计划,踏出了实质的一步。

2007年4月26日

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在《东方日报》、《当今大马》、《独立新闻在线》、《黄丝带》及各大中文网站论坛发表一篇题为《媒体帝国的文化论述策略》的文章,剖析张晓卿以“反西方”、“华人中心”等论述策略外衣,来合理化其垄断马来西亚中文平面媒体后挟持垄断所带来的庞大财力与文化资本、进行合并跨国中文媒体计划,以谋求个人商业集团走向国际化私欲的动机。

2007年 5月

星洲媒体执行主席张晓卿透过其明报集团属下的《亚洲周刊》,在志期2007年5月27日出版的刊物中,发表一篇题为“人间五月天的激情与愿景”的特稿。文中以国际英文媒体正在进行整合的趋势以及呼应中国“文艺复兴”两大理由,来为其旗下的明报集团、星洲媒体集团及南洋报业合并计划背书,并附上“中国崛起 百姓知情权也应崛起”的显著标题。


点击阅读全文

香港明报集团主席张晓卿垄断报业大事纪(二)

以下文章《反对政商集团垄断媒体大事纪》转载自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网站。

2006年 3月27日

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Bursa Malaysia)宣布,由东马钦学(南洋报业此前的第二大股东)控制的New Paragon在3月15日分别脱售了南洋报业控股的两批股权,即871万8750股和275万股,这相等于该报业集团的14.81%股权。

与此同时,由张晓卿控制的砂拉越的Madigreen私人有限公司则在同一天收购了南洋报业控股的1496万8750股股票,相等于20.44%股权,使它崛起成为南洋报业控股的第二大股东。

2006年 10月16日

星洲媒体集团经由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Bursa Malaysia)宣布,把它控制的24万3千250股南洋报业控股,以每股马币3元80分的价格,悉数脱售给星洲媒体集团董事主席张晓卿;双方是根据10月12日的市价成交,这笔场外交易交易总值马币92万4千350元。

2006年 10月17日

马华公会中委会议决,同意让其控制的华仁控股子公司华仁管理有限公司,以每股马币4元20分的价格,将南洋报业控股的21.02%股权脱售给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所持有的益思私人有限公司(Ezywood Options Sdn Bhd)。

至此,张晓卿通过个人名义、益思私人有限公司、Madigreen私人有限公司,以及其名下的张道赏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一共持有南洋报业控股44.76%的股权,成为南洋报业最大的股东。

2006年 10月30日

一群中文报读者自发性号召公众人士于11月3日傍晚七时到《星洲日报》八打灵再也总社、槟城办事处及新山办事处展开反对媒体垄断请愿活动,并声明欢迎其他地区的中文报读者在同一时间于其余不同地点展开同步请愿。

2006年 11月1日

为了配合11月3日傍晚,在八打灵再也《星洲日报》总社、槟城《星洲日报》办事处以及新山《星洲日报》办事处同步进行的‘反对媒体垄断’和平请愿集会,并回应《星洲日报》通过该报栏目《沟通平台》连日来对请愿活动的刻意曲解,请愿活动发起人创设了一个《沟通平台》部落格,以便让中文报读者针对媒体垄断议题进行毫无保留的交流。

2006 11月3日

星洲媒体集团董事经理兼集团编务总监刘鉴铨在请愿集会即将举行当天,于《星洲日报》全国版第三页发表发表一篇名为《反垄断是我们的信念》的文章,指坊间对张晓卿收购南洋而兴起的反垄断风乃基于“对垄断的错误认知”。

同日傍晚,大约300名青年和大专生在《星洲日报》八打灵再也总社、槟城报社、新山报社和关丹报社展开反对媒体垄断请愿活动。星洲媒体八打灵再也总社以及槟城报社各以两辆拖格罗里堵塞在报社大门,以阻碍请愿活动的进行;新山报社则关上了报社正门前惯常在夜间亮起的照明灯。八打灵再也、槟城以及新山的请愿地点皆有警察驻守,其中一些警员更以荷枪实弹装备起来。

2006年 11月4日

《星洲日报》仅以437字的短篇新闻《一批青年请愿 本报代转备忘录》报道,青年和大专生在《星洲日报》吉隆坡总社、槟城报社、四地举行的“反对媒体垄断”静坐请愿活动。改则新闻报导不但没有交代请愿的主题,而且还指称11月3日在八打灵再也星洲媒体总社的请愿活动“现场有七十多人,其中半数是来自本地媒体,尤以《东方日报》和网站的职员居多”。这则报道只引述《星洲日报》公共联系经理刘昆升发给媒体的书面声明内容,以及“代为转交”请愿者的备忘录给张晓卿,但是只字不提备忘录内容,以及参与请愿者在现场发言的内容。

2006年 11月23日

一群关心时政的年轻人对星洲媒体集团执行主席张晓卿收购南洋报业后,中文媒体呈垄断的新局面深感忧虑,因而邀请马华公会领袖于12月1日傍晚七时正于吉隆坡安邦路马华大厦会面喝茶,共同商谈争取新闻自由、媒体自主的公共议程,同时呼吁所有关心新闻自由、社会和谐、民主自由的公众朋友一同出席喝茶交流会。

2006年 11月26日

《东方日报》东主启德行集团董事长刘瑞源向南洋报业集团大股东张晓卿献意收购他家族所持有的南洋报业股权,并承诺将把有关的股权分割给华社持有,惟单一股东不得持有超过5%的股权,以避免产生垄断局面。刘瑞源也承诺个人将负责筹资500万令吉捐助予华社,以协助华社购买南洋报业的股份。至于马华所拥有的20%股份,刘瑞源也呼吁马华按照上述的献议脱售股份予华社。

2006年 11月27日

前董总主席胡万铎宣布,若媒体大亨张晓卿愿意出让南洋报业控股股权予华社,他愿意出资1千万令吉购买部分股权。

2006年 11月28日

媒体大亨张晓卿表态否决砂拉越富商刘瑞源所提出的献购及分售南洋报业股份建议,并表示他不曾想过出售南洋报业股份的问题。

2006年 12月1日

大约120人出席于马华大厦进行,由一群关心国事的青年公民号召的“黄丝带之约:与马华领袖喝茶救媒体”交流会,展开大约两小时的对话。

马华公会三名国会议员卢诚国、王乃志和魏家祥在交流会上皆承诺推动成立国会特选委员会,以检讨现有压制媒体的诸般法令,推动马来西亚的新闻自由。

召集人在对话结束时,递交备忘录给马华公会派出的青年团代表,促请马华公会以透明方式出售其剩余的南洋报业股份,但条件是不可售予可能造成垄断局面的媒体首要媒体集团和张晓卿。

2006年 12月12日

发起12月1日“黄丝带之约:与马华领袖喝茶救媒体”交流会的7名召集人向马华总会长黄家定发表一则公开信,促请后者针对交流会当晚没有获得回答的7道问题,在两周内一一作出答复。

召集人提出的7道问题包括马华收购南洋报业的政治议程、为何收购媒体破坏民主体制、马华如何看待媒体大亨张晓卿垄断华文平面媒体等等。

他们也重申两项要求,既马华部长与国会议员应促使内阁,在国会成立特选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检讨媒体法律,以及马华应脱售南洋报业剩余股权。

2006年 12月26日

砂拉越富商刘瑞源在《东方日报》向媒体大亨张晓卿发表公开信,促表态是否愿意脱售南洋报业股份,并且希望当面与后者解决两人之间的问题。

2006年 12月28日

59名《星洲日报》学生记者连署发表《〈星洲日报〉学记反垄断宣言》,促请星洲媒体集团主席兼南洋报业大股东张晓卿,不需要以垄断市场来破坏媒体相互竞争的生态,反之,他应该展现强者的自信,用自己的实力去跟对手竞争读者的赞叹。

连署声明发起人也架设了一个收集学记签名的《正义学记反垄断,有情学记救媒体》落格,以凝聚更多学记支援民间反媒体垄断运动,并定期在部落格更新最新的学生记者连署名单。


点击阅读全文

香港明报集团主席张晓卿垄断报业大事纪(一)

以下文章《反对政商集团垄断媒体大事纪》转载自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网站。

2001年 5月14日

《The Edge》财经周刊率先报导,马华公会的投资臂膀-华仁控股以《星报》集团名义,想收购南洋控股,洽购行动进入最后阶段。

2001年 5月25日

华仁控股接管南洋报业的消息传出,48小时内,一群关注新闻自由的公民,成立“反对马华公会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以陈亚才为主席,反对政党控制与商业垄断。《南洋商报》、《中国报》员工展开佩戴黄丝带运动,抗议收购。

2001年 5月26日

《星报》集团致函吉隆坡股票交易所 ,通知中止洽购南洋报业控股。同时 ,《星报》集团的大股东华仁控股,开始接手洽购行动。

2001年 5月28日

南洋报业下午4时正式易主。谦工业宣布,以约2亿3千万令吉现金,或每股5令吉50仙,脱售南洋报业72%股权,于华仁私人有限公司。

《星洲日报》集团总执行长刘炳权闪电辞职,并于晚上8时,代表华仁控股宣布,掌管南洋报业控股,出任总营运长。南洋商报和中国报约10位高层离职。

2001年 5月30日

《星洲日报》在报上发表声明,宣称未涉及报业收购,并说明之前因“事件尚并未明朗化”,“不便在新闻报导上高调处理”;同时指入主南洋报业的前《星洲日报》职员乃个人的决定,与报馆无关。

2001年 5月31日

谦工业宣布当天已完成脱售南洋报业72.35%的股权 ,每股售价5零吉50仙 ,共值2亿3012万零吉。

2001年 6月2日

林良实表示,马华为了减低投资风险,可能物色一名“友善及有经验的伙伴”进行合作。

2001年 6月7日

张晓卿接受《亚洲周刊》专访,否认参与收购阴谋,但对收购的意图直认不讳,题为“报人雄心烈,不惧流言急”。他不反对和政党合作办报,也不反对媒体被垄断经营,甚至表示“希望由优秀的中华文化来‘垄断’报业”,中文报应“结盟并购”,以抗衡西方强势媒体。

林良实宣布愿意出让部分或全部南洋报业股权,有意者须在10天内提出献议书。

2001年 6月18日

由林源德等华商组成的财团,献议以每股5零吉60仙的价格,收购华仁控股所有的南洋报业股权。林源德也欢迎张晓卿,参与财团的收购 ,不过各造不可超过25%股权。

《星洲日报》次日以“不反对张晓卿参与收购”为新闻标题,报导财团的献议,引发了一些争论。次日林源德再发文告重申立场。

2001年 6月21日

马华属下的华仁控股接获第二份献议书,以每股6零吉10仙收购南洋报业股权。这份献议通过律师楼提出,财团背景不明。

2001年 7月3日

华仁控股紧急股东大会通过收购南洋。股东兼信托人林亚礼和蔡锐明弃权。

2003年

尽管《星洲日报》及张晓卿否认参与收购南洋报业,不过,张晓卿逐步入主南洋报业控股的计划在2003年公布的《南洋报业2002年年报》露出端倪。《南洋报业2002年年报》记载,截至2002年9月30日为止的“30大股东名单”中,除了朝日报业私人有限公司(星洲媒体集团前身)控制0.30%股权,张晓卿的另一家公司张道赏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也持有0.26%股权,合计0.56%。

2005年

到了2005年,朝日报业私人有限公司在南洋报业控股的股份虽然维持0.31%,但是张道赏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股份则提高到2.12%,分别为第九大及第13大股东。这两家公司所持股份合计2.43%,比2002年所持股份高出了1.87%。


点击阅读全文

[当今大马] 《黄丝带飘扬-反垄断实录》 撰稿人纪念报变6周年推介新书

以下文章《<黄丝带飘扬-反垄断实录> 撰稿人纪念报变6周年推介新书》转载自《当今大马》。

反对政党收购媒体运动在下周一将迈入第六周年,正值528报变这个特殊日子,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推出了新书《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并为此举行推介礼以及交流会。

在这个主题“立足独立媒体,开创自由未来”的纪念日,主办单位除了播放运动中精彩录影片断,就此回顾与展望运动的未来,也将探寻未来中文社群的独立自由议政之路。

这个由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和隆雪华堂青年团联办的新书推介礼及交流会,将於5月28日(星期一)傍晚八时在隆雪华堂讲堂举行。

颜清文及张景云推介新书

《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将由反对收购南洋报业工委会主席兼前雪华堂会长颜清文及资深报人张景云推介。交流会引言人将由资深评论人李万千和华社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德发担任,主持人是隆雪华青副秘书吴仲顺。

该书共分为四辑,主要介绍2006年黄丝带运动的过程点滴,收录了59篇评论、报道及文告等专文,作者阵容超过20人。

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主席黄进发今日发表文告说,2006年是中文社群争取言论自由与新闻自由值得纪念的一年,其中一些争取新闻自由的努力包括:

-5月3日,37团体向国安部呈交《还我新闻自由!废除出版准证!》世界新闻自由日备忘录。

-6月27日,35团体联署抗议国营华语电台爱FM“爱开麦无障碍“节目变相停播。

-10月19日,47团体联署,反对马华公会把旗下的南洋控制股权售予星洲媒体集团主席张晓卿所属的公司。

-11月3日,读者在星洲日报前自发静坐抗议。

-12月1日,青年发起与马华领袖喝茶,讨论政商垄断媒体。

-12月14日,18个公民社会组织反对倡议中《新海峡时报》集团与《马来前锋报》集团的合并。

528黄丝带运动已转型

黄进发(左图)继称,如果说当年反政党收购媒体背后的推动力多少属于族群文化自保心理,但这股运动开展至今,已经大步迈向关注国家整体的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甚至超越族群情绪的召唤,抵制媒体集团的大中华文化心理诱惑。

他表示,华团主干逐渐淡出之后,528黄丝带运动转型,一方面直接诉诸中文社群,继续鼓吹自由思想与独立人格,不畏“内耗”的质疑,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之精神;另一方面直接批判党国威权体制,以攻为守,要求媒体法律改革,并声援言论与新闻自由被打压的各界受害者。

“这不能不说发挥了公民结社的自主勇气与识见。如今趁着文章结集成书之际,正好回首来时路,适时检讨以便未来继续奋进。”

中文媒体合并形成万马齐喑

他 说,媒体恶法常年紧扣民间喉舌不改,中文媒体合并后形成万马齐喑的一言堂惨象。况且,政争频生,国家对网络媒体与部落格虎视眈眈,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自 由民主议程,乃至社会改革方案无不处处受媒体捆绑。华社领袖办活动,过去汲汲营营媒体曝光率,而忽略了独立媒体形塑舆论的积极作用。华团并没有认真经营自 己的资讯传播网络与管道,更遑论建立另类言论的聚合点了。

“如今网络媒体兴起,正是时候,商议如何建构替代资讯管道,亦即包含进步团 体、文字批判力量与独立媒体的构想蓝图。我们需要的不再仅是报导性质的媒体,而是包含政论刊物、社会人文杂志,从讯息生产到分析的完整议政蓝图。政治批 判、文化批判、华教远景、选举改革、反贪、政党博弈一切都离不开讯息战,离不开独立自由的公共辩论。大选在即,这议程更显得刻不容缓。”

黄进发表示,华团诉求事件后,华社民权运动沉寂下来,有识之士莫不追问何日重张旗鼓,打造新论述,继续推进制度改革。

“我们打算趁此检讨《华团宣言》至《诉求》以来的民权论述,以及知识分子的文化讨论,希望能够针砭时弊,凝聚共识,寻找新的出发点。”

他指出,今年正值独立50周年,更是时候唤起公民省思独立的真谛,把公共议政提高到言论自由、新闻自由与宪政精神的关联上来。言论自由是社会改革的催化剂,唯有打开舆论控制的缺口,才能走出一盘活棋,推进民主进程。

“这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了资深的舆论界前辈,目的在于吸取前人经验,继承历史任务,开展未来。我们热切盼望各界热烈参与这项活动。”


点击阅读全文

Thursday, May 24, 2007

[当今大马] 新媒体集团呼应中国文艺复兴 张晓卿:英文媒体也趋向整合

以下文章《新媒体集团呼应中国文艺复兴 张晓卿:英文媒体也趋向整合》转载自《当今大马》。

※杨凯斌

报业大亨张晓卿(右图)在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上,以国际英文媒体正在进行整合的趋势以及呼应中国“文艺复兴”两大理由,来为其旗下的明报集团、星洲媒体集团及南洋报业合并计划背书。

也是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社长及南洋报业控股最大股东的张晓卿,在文中指出,全球媒体正走向一个新的整合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纸媒必须走向立体及大规模的操作空间,融合电视、音像、互联网的不同特质,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这也是我推动新的媒体集团的强大动力,要找到更广阔的资讯空间,超越地理的隔阂和心理的隔阂,让全球华人拥有与全球资讯“零距离”的世界。”

张氏更以西方媒体巨子默多克最近高价收购道琼斯集团《华尔街日报》,以及加拿大的汤姆逊集团最近收购路透社的趋势,反映英文媒体正面临新一波的并购重组,并改变西方资讯市场的版图,合理化新中文媒体集团的出现。

除了商业理由之外,张氏在文中也强调,他全力推动新的媒体集团,也是为了文化的理由。

“......只有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全球中文读者才可以享受一个更全面、更优质的文化空间。资讯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也不再局限于一种媒介,一种声音,而是更为多元化,更为国际化。”

“这也和当前中国大陆“文艺复兴”的呼唤相结合。中国去年底开始出现强烈的声音,认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让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梦想的权利。特别是在经济力和社会力万马奔腾之际,官方意识形态的大撤退,民间也在寻找新的精神支撑点的时候,媒体和文化产品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更形重要和突出了。”

媒体结合呼应中国“文艺复兴”

“这种角色,就是中文的主体性了。因为今日的中国以及全球华人社会,愈来愈可以用中文来实现“自我教养”。一个不懂英文或任何外语的中国人,都可以透过中文来学习全球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可以完全透过中文来了解全球的新闻和世界趋势。近年中国出版业的发达、媒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而明报集团与星洲集团及南洋商报集团的结合,刚好可以从全球华人的角度,与中国“文艺复兴”的呼声相呼应,确保中文世界的读者与观众,拥有全球资讯“知的权利”,确保全球华人与西方先进国的人民之间,没有任何“资讯鸿沟”,甚至可以进一步超越。”

“这也化解了全球华人近百年以来与西方“信息不对称、不平等”的集体焦虑感。今天,凡是中年以上的华人,仍然难以忘记过去,就是因为不懂英文或外语而在资讯及知识的追求上,落后于西方的痛苦和尴尬。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花了生命中的一半时间去搞外语,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剥夺文化的知情权。”

“今日,全球华人社会正面对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经济的腾飞,也在呼唤文化的腾飞。大国的崛起,首先在于资讯的崛起,也在于老百姓知情权的崛起。身为媒体人,我们不能自外于历史的发展。在人间五月天的文化暖流中,全球华人可以更有信心地“许”炎黄子孙一个亮丽的未来。”


张氏的这篇“人间五月天的激情与愿景”特稿,恰好在马来西亚中文报业528报变前夕,刊登在5月27日出版的旗下刊物《亚洲周刊》上。这篇特稿也被广泛地转载在中国网页上,并以““中国崛起 百姓知情权也应崛起”做标题。

自2002年开始,马来西亚华社及撰稿人在每年5月28日都会纪念2001年的“528报变”。维护媒体独立撰稿人联盟(WAMI)将在下周一于隆雪华堂讲堂推出新书《黄丝带飘扬——2006马来西亚反对媒体垄断运动实录》(左图),纪念反对政党收购媒体运动迈入第六周年。

西方媒体整合受权力欲望及钱驱动

虽然张晓卿引用两个国际英文媒体的收购行动,为本身垄断本地中文媒体背书,但是实际上其引用的国际媒体献购例子,却已触礁或面临激烈的反对。

首先是传媒大亨默多克虽声称要用50亿美元买下道琼斯集团,但是已被控制道琼斯的克罗夫家族家族拒绝。此外,《华尔街日报》记者及代表道琼斯雇员的工会均反对默多克收购道琼斯道琼斯,另一主要股东奥塔韦家族更认为有关收购会破坏道琼斯在商业报道方面的声誉。

无独有偶的是,在同一期的《亚洲周刊》在另一篇“大众媒体”专题中,北京清华大学国际财经新闻项目主任周乃菱所撰写的“汤姆逊收购路透社问鼎霸主”一文(右图,第42及43页),恰恰针对张晓卿所提出西方媒体整合趋势,提出了强有力的批判。

文章指出,加拿大汤姆逊集团出价一百七十六亿美元收购路透社,合并后的汤姆逊-路透公司在三年内可节省五亿美元开支,在财经资讯领域将超过彭博社成为市场老大,但是市场担心合并会触及欧盟反垄断的监管条例。

“这两个集团的联姻文告强调,股权变动绝不影响路透社新闻独立的传统,但是市场对面临的阻碍有相当的戒心,担心合并会触及欧盟反垄断的监管条例。”

文章表示,美国和欧洲的市场监管机构预期会提出反垄断的讨论,虽然两家公司在财经新闻重叠不多,可是在对基金投资提供资讯的业务上,减少了一员竞争者,以后在定价方面可能对财经客户不利。

周乃菱也针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道琼斯集团做出评论,指“默多克的重拳出击,除了在经济利益的考虑外,还有个人权力的欲望。《华尔街日报》是以往富翁们的必读之报,在金融与公共政策领域的影响力是首屈一指的。”。

“路透社想“嫁”给汤姆逊,实际上是想傍大款,钱的因素比什么都重要。”

被指以“反西方”论述,进行媒体垄断

而一直拒绝中文媒体被垄断立场的撰稿人联盟,也曾一针见血地批评, “面向全球”与“发扬中华文化”的口号,符合张晓卿个人的跨国商业利益和文化形象,却吊诡地与马来西亚执政党团在政治上排挤非马来人的议程形成共谋作用。这条文化与经济昌盛之途,竟是马来西亚华人争取政治权益的死胡同,形成张氏媒体帝国只敢在国外放话,不敢在国内张声;对内谈文化,对外批歧视的尴尬局面。

它指出,张晓卿矢言以垄断国内中文平面媒体来发扬中华文化,但张氏若真的要能为马来西亚华人代言,其媒体集团除了要能“坐上经济列车,开拓文化版图”,还要在国内 复杂的政治经济网络中,坚持追查真相,不典当新闻专业,不惧于向执政党团的族群偏差政策与威权政治进言;要勇于让旗下的马来西亚报章监督国内的东方威权政体,使之回归联邦宪法所主张的自由民主体制;除了为中文创作提供平台,还必须摈弃“沟通平台”式打压差异意见的做法。

“否则,张晓卿从垄断马来西亚中文平面 媒体到合并跨国中文媒体的计划,充其量是挟持垄断后的财力和文化资本,谋求个人商业集团走向国际化的私欲满足,根本谈不上对在地的族群政治与威权政治有何改善,更遑论树立媒体独立的典范意义。试问,有多少在地的马来西亚公民,面对执政党团的不平等政策之际,可以像张氏一样,夹着雄厚资本走出国际?”

撰稿人联盟认为,张氏的媒体帝国,能否回归媒体专业,发挥监督权力运作的功能,坚持普世原则以达公民平等,并平衡报导华社内部各种差异的意见,一切都得胥视其能否改变其“反西方”、“华人中心”论述策略的外衣,放弃媒体垄断,回归尊重多元差异、自由公平竞争及平实的理性原则。


点击阅读全文

Tuesday, May 22, 2007

[独立新闻在线] 媒体与资本的追逐:传统媒体收购网络媒体求突围

以下文章《媒体与资本的追逐:传统媒体收购网络媒体求突围》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吴以伦

对许多股民来说,近两个月可算是幸福时光;好消息不断的不单是中国股市,远在大洋彼岸的纽约道琼斯指数更在这几天屡创新高。势如潮涌的流动资金,为许多上市公司融资提供便利,并为全球新一轮的并购潮埋下伏笔。

有人认为,刚刚过去的四月份是全球并购史上最繁忙的一个月,有高达647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一举刷新了在2000年网络科技泡沫时期创下的历史记录。有数据显示,国际市场上的并购潮每20年就会出现一次大“轮回”;上一次的并购热发生在1980年代,眼下则正好处于新一轮并购大潮之中。财经媒体也逐渐成为并购潮中的主角。

汤姆森购路透社 新闻集团觊觎《华尔街》

本该处于“冷眼旁观”地位的全球财经媒体,也被这巨大的历史(或资本漩涡)卷入其中,仅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除了已有结果的汤姆森集团(Thomson Corporation)收购路透集团(Reuters Group)一案之外,还有最具典型代表的“金钱媒体”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收购以独立精神著称的《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当然,除了这两个财经媒体的并购之外,还有全球最大电脑软件提供商微软(Microsoft)有意收购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Yahoo)案,其牵涉到的金额甚至高达500亿美元。

2007年5月15日,全球财经媒体都不应该忘记的一个日子;有着157年历史的财经媒体元老――路透集团(左图)被加拿大汤姆森集团以87亿英镑并购。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在五月初得知消息之后,就曾以“惊人之举”这个词形容这场收购行动。

该并购所耗资87亿英镑(约合172亿美元),根据双方商定的并购方案,路透集团股东所持有的每股路透股票,可获得3.25英镑(约合七美元)现金和0.16股汤姆森股票。

双方的声明表示,并购交易已得到路透基金股份公司的支持,该股份公司拥有所谓的“黄金股份”,可以阻拦所有企图接管其公司占有超过15%的股份,有权否定任何对路透的收购行动。

路透基金股份公司于1984年成立,主要目的是捍卫路透社新闻服务的公正与独立。该公司的董事们不属于路透社公司,如果他们觉得收购损害了路透社的宗旨,就会阻碍收购。该项收购目前还需获得有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汤姆森藉路透扩大欧洲市场

路透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能吸引汤姆森的收购呢?原因在于汤姆森看中的是路透在欧洲的市场覆盖面。根据彭博社(Bloomberg)提供的数据,路透集团 2006年收入25.7亿英镑,其中54%来自欧洲市场,28%来自美国市场;而汤姆森公司2006年收入中,近81%来自美国市场,只有14%来自欧洲市场。

对于以北美为主要市场的汤姆森集团来说,路透的加盟将扭转自己在欧洲市场的劣势。如果汤姆森能够顺利收购及整合英国路透集团,并购后的新公司年销售额将达到110亿美元。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在其文章《大巨头集体求婚》中,将汤姆森集团、新闻集团及微软的收购行为比喻成一次集团求婚,并断言可以带来直接而且巨大的好处;例如汤姆森、路透和彭博新闻社是全球主要的三家金融信息提供商。近年来,由于彭博社的崛起,路透逐渐失去了长期以来的主导地位。

合并后的“汤姆森—路透集团”公司在全球金融信息网络“终端市场”所占份额将达到34%,超过了美国的彭博新闻社,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汤姆森和路透如果成功合并,将会在与彭博社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图(一):三大通讯社全球金融终端市场所占份额



汤姆森与路透集团合并后,路透现任行政总裁汤姆森•格罗瑟将成为新公司行政总裁。新公司将拥有四万九千名员工,年收入将可超过100亿美元。合并后的汤姆森 —路透集团,汤姆森家族控股公司Woodbridge将会拥有新公司53%的股份,其他汤姆森集团股东拥有23%的股份,原本路透集团的股东则将拥有 24%的股份。新公司将在两地上市,这将有助于确保两家公司保留在各自上市地的成分股地位。

并购路透恐被反垄断法截停

虽然两家媒体巨头已确定了各项合并细节,但是资本市场依然担心监管当局会以反垄断法为由,叫停汤姆森与路透集团的并购交易,包括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及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在内的几家大型投资银行都调低了对路透集团的评级。

最耐人寻味的还在后头,传媒巨头梅铎(Rupert Murdoch)控制的新闻集团为了该集团年内开播的福布斯商业频道,计划收购全球首屈一指的商业报纸《华尔街日报》。如果可以顺利拿下这个富有声望的百年老报,则可以补充其在财经新闻上的不足,更好的应对及挑战美国全国广播公司。

梅铎“声名狼藉” 《华尔街》力抗被购


当新闻集团有意收购《华尔街日报》的新闻传出之后,执掌《华尔街日报》所属道琼斯集团的班克罗夫特家族(Bancroft),最能代表财经新闻人的矛盾心情。

最初,班克罗夫特家族强烈抵制收购,理由是梅铎(右图)一直通过旗下报纸和电视台表达其个人的政治和商业“偏见”。不仅如此,代表道琼斯公司雇员的工会还发表声明,强烈反对收购计划,称“公司雇员从上到下都反对”。

但是,传出收购金额高达50亿美元的诱惑,以及梅铎一番“甜言蜜语”之后,班克罗夫特家族中一些成员马上改变立场。中国的《北京商报》就引述业内人士对资本诱惑的担忧:“尽管我们相信该家族并不想出售道琼斯,并且在保持新闻报道的独立公正性方面有所顾虑,但这个股价确实太高,这让人难以拒绝。” 可见,新闻独立精神很多时候仍然无法逃脱资本的诱惑。

互联网媒体威胁传统报业

这些媒体的收购活动并非偶然,在传统报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之下,传统报纸正在寻求另外发展的道路,他们面对来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竞争,广告收入减少及生产成本上升,造成利润下滑的困境。其实更早之前,在美国很有影响的《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所在的报业集团都在陆续出售资产。

有人将这两个收购行为作了另外的解读,认为这是互联网的剧烈冲击之下,传统媒体通过各种方法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其中资本收购是一种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市场进入方式。

他们认为,此次并购形象地说,就是传统公司并购互联网公司;新闻集团属于传统公司,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的网络版都做得非常好,提供非常全面的服务,其市场与客户都已经接受了这种媒体信息订购模式,这才是最吸引汤姆森或者新闻集团的地方。因此,甚至有人将这样的并购总结为传统公司并购“web1.0公司”,这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化市场的资本结合。

对于微软为应对来自全球搜索引擎霸主谷歌(Google)的挑战,而决定并购雅虎的情况,现在仍然不明朗。十年前,网络经济刚萌芽时,就陆续出现很多网络品牌,然而时过境迁,许多网络品牌已经从人们眼前消失,剩下的只有雅虎、eBay和亚马逊这类网络巨头。在资本游戏迅速蔓延的今天,这些网络品牌已经很难逃脱被资本追逐的命运,唯一的悬念就是时间罢了。


点击阅读全文

[独立新闻在线] 营业额增加亏损却再扩大 南洋报业三季共亏千五万

以下文章《营业额增加亏损却再扩大 南洋报业三季共亏千五万》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陈子莹

南洋报业控股虽然在2007财政年第三季取得比去年同期较高的营业额,不过却继续面对亏损扩大的局面;这也是该公司自2006财政年第四季以来,面对第四个季度的亏损。

该公司在截至3月31日的2007财政年第三个季度,取得马币7787万7000元的营业额,比去年同时期的7630万元还要高;不过,该公司盈亏状况却从去年同期赚取的24万3000元,转变为598万元的亏损。

结合2007财政年三个季度的表现,该公司在2007财政年三个季度的累积亏损是1517万5000元;相比之下,2006财政年三个季度的累积盈利是95万8000元。

南洋报业控股旗下控制《南洋商报》、《中国报》及十余种书刊,曾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中文报业出版集团。

南洋报业控股新上任的公司主席梁祺祥(右图)四月间曾扬言,该公司可在2008财政年转亏为盈。甫在五月间,就传来南洋报业控股旗下的《南洋商报》停聘30 名退休职员,而且打从四月份起,将稿费降低15%。星洲媒体集团执行董事沈赛芬强调,大合并后的媒体集团,并不会削减职员,南洋的这一个动作,相信是削减成本的一步。【点击:南洋削减人力降15%稿费 30续聘员工受令月底离职】

南洋报业控股为《星洲日报》社长张晓卿的私人公司益思私人公司(Ezywood)所控制。在张晓卿将旗下媒体集团大合并的计划中,南洋报业控股、星洲媒体集团以及香港的明报将会整合在同一屋檐下,并且打着明报的旗帜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两地上市。这也意味着星洲媒体集团以及南洋报业控股在马来西亚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将被摘除。【点击:星洲南洋明报今签下合并协议 星洲媒体王国放眼多媒体市场】


点击阅读全文

Friday, May 11, 2007

[南洋评论] 专业与业余的网志

以下文章《专业与业余的网志》转载自南洋线上专栏《时事论衡》

※玛丽娜 (前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之女)

在大多数领域,被视为业余者跟被认为是专业人士之间,是有差别存在的。天才歌手参加“美国偶像”歌唱比赛时是业余的,一旦获胜,就立刻成为专业歌手;那些在周末到草场挥棒的人,绝不会被视为专业,除非像老虎伍兹,什么都不做,只是打高尔夫球,同时获得酬劳。

同样的,那些啃书、应考,成为律师的人,跟你在国内每个嘛嘛档找到的各类“胡说八道者”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你最好的朋友也许当场就诊断你头痛的原因,不过你还是需要去找个合格的医生,才能治疗。

换句话说,业余跟专业世界之间画了一条线,判别的方式可能是进入的门槛,比如全日制的上课、考试以及其他的鉴定办法;或者是根据工作来收费。全职家庭主妇是个例外,她们不需要考试而变成专业化,也从来没人给她们薪金。

没有专业与业余的界线

烹饪是另一个业余者远多过专业厨师的领域。一些人虽然掌握了窍门,只为了兴趣而下厨,很少进入紧张得多的专业烹饪世界。其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互联网的现实世界,当然是写网志的现象。这里告诉那些不明白写网志为何物的人:一般地说,多数网志作者基本上是写公开的日记。他们可能写自己的日常生活,几乎是写给自己的,只是放上网让大家看吧了。网志作者之间的差别,基本上是内容和写作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过着有趣的生活,同时又能以此为题材,在网上写出精彩的文章,他的网志将比那些生活非常刻板的人,受欢迎得多。网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网志,那些最有趣的,一部分的作者,比如是癌症生还者,写他们如何应付日常的生活;以及活在战场上的人,比如伊拉克,以局内人的角度写这场冲突。

网志的强处是,它没有加入其中的障碍,除了也许要能上网,能运用语文。任何人、每个人都可以开设一个,写任何题材。我在法国的一个朋友用法文写马来西亚的食物;年轻人无休止地思考他们的关系,有时候写他们一直跟某人约会了多久,详尽到最后一秒钟。

让人毫无障碍讲出想法

网志作者不必学习如何写网志,参加任何资格考试,也没有凭它获得酬劳,所以,不存在专业网志作者跟非专业这个问题。当然,也有一些是全职的,似乎什么都不做,只是写网志。不过,大多数网志作者都有互联网之外的生活,把他们的想法公诸于世,主要是作为嗜好。不过,这是一种引人入胜的,令人振奋的嗜好,因为跟大部分嗜好不同,你有一批渴望地、热切地跟你互动的观众。


写网志的强处是,在其他现有的管道很少的时候,它让个人讲出他们的想法。其中一些想法不一定是正面的,我总是感到疑惑,为什么人们抱怨“政治”网志作者——他们一般上能对国事发表非常广博的评论,而又完全不提那些以宗教幌子来写作的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主义网志作者。不过大体上说,多数网志作者只是那些要通过这个吸引人的新媒介,来发表意见的人。

最近有关将网志作者注册,或者将他们划分为“专业”和“非专业”类别的建议,只能证实任何懂得互联网的人的观点:从政者对网志一无所知。这是颇为怪异的,因为政治是另一个“专业”与“业余”没有意义的领域。当许多网志作者用笔名写作时,这些建议就更没有意义了。如果现在是以前,你会要马克吐温或塞缪尔·克莱门斯注册吗?

也许我们需要专业化的,是针对网志作者的评论。目前,他们的业余性是可笑地令人尴尬的。

●葆丛译


点击阅读全文

Thursday, May 10, 2007

[当今大马] 三大报拒刊登福联小股东广告 林玉唐受邀周末讲解售地详情

以下文章《三大报拒刊登福联小股东广告 林玉唐受邀周末讲解售地详情》转载自《当今大马》。

※黄凌风

福联控股售地风波越演越热!由一群小股东所组织的“福联控股捍卫股东权益行动委员会”,今日在《东方日报》刊登广告,通知全马福联控股股东出席本周六于雪兰莪福建会馆和星期天于槟城福建会馆举行的汇报会。

陈正锦:报馆没说明拒登理由

委员会成员陈正锦告诉《当今大马》,该委员会原本在昨日中午通过广告员,欲在《星洲日报》、《南洋商报》、《中国报》和《东方日报》刊登一篇“福联控股售地风波汇报会”广告。不过,除了《东方日报》之外,其他三家中文报章皆拒绝刊登有关广告。

也是乌雪安溪会馆青年团团长兼前任福联青总团长的陈正锦(右图)表示,委员会原本已经把有关广告的文稿,交给各报的广告员。

“不过,到了最后其他3家报章都没有刊登广告。他们的态度模棱两可,并没有说登还是不登,也没有说明不登的理由,可能是怕牵涉到一些法律问题。”

《东方日报》今日在全国第A3版右下角,以四分之一版刊登有关广告,同时在版头刊登了一则题为“福联小股东组委会巡回全国,施压重新招标地段”的相关新闻,还访问了巴生福建会馆会长兼委员会发起人之一的李玉书。

《星洲日报》以文告方式处理

陈正锦说,由于《星洲日报》的广告员之前已同意接受有关广告,因此《星洲日报》也安排了记者配合有关广告,撰写一篇新闻,但是最终也没有刊登广告。

《星洲日报》把有关广告的内容,当作是“福联控股捍卫股东权益行动委员会”所发表的文告来处理,并把部分的广告内容,刊登在全国第19版。该报也在全国第18及19版刊登数则新闻,追踪“福联控股售地风波”的后续发展。

陈正锦指出,行动委员会将不会去追究为何其他3家中文报章拒绝刊登有关广告,毕竟它已经公平地把有关的广告发给各报刊登。

“广告是要付钱的,我们连文稿都准备好了。他们把它当作是文告来登更好,我们一分钱都不用付,读者都可以看到全文。”

陈正锦也质疑福联控股於今年4月举行特大通过出售安邦路地段的合法性。

他表示,福联控股共有8千多个股东,其中以会馆为单位占多数。他以福联会占63万9千股为例,质疑会长是否拥有那么大的权限,在未经过会员大会的讨论下,擅自做出涉及巨大款项交易的决定。

他指出,该委员会将在本周六对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做出具体的公布。

广告指售地应得更好价钱

根据“福联控股捍卫股东权益行动委员会”所刊登的广告内容,它将在本周末举行售地汇报会,并邀请前福联会总会长及福联控股执行董事林玉唐讲解售地的来龙去脉。

有关汇报会将分2场举行,首场于本月12日下午1时30分在雪兰莪福建会馆举行,第二场则在本月13日下午3时在槟城福建会馆举行。

广告指出,这块坐落在安邦路的地段,占地6万1422平方呎,经过此前招标后只卖每方呎405令吉,比隔邻叶观胜路的每方呎850令吉差距甚大。

它说,在目前产业经济一片大好、股市大起、外国资金涌入、产业盈余税被取消、双峰塔周边地皮价格高涨的情况下,该地段应可得到更好的价钱。

“如果要卖,是否该趁势提高售价!福联会作为福联控股的发起人,当时叫我们投资,现在率先带头急着要解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李玉书:施压重新招标地段

另一方面,根据《东方日报》报道,行动委员会发起人之一的李玉书披露,该委员会希望,通过汇报会让更多股东了解售地详情,以便向福联控股董事局施压,要求董事局为地段重新招标。

他声称,如果董事局最后仍一意孤行,该委员会惟有发动全国个人股东,召开特大以推翻董事局,不过,委员会并不希望这么做。

“我相信福联控股的个人股东不在少数,我们也有信心发动他们,不过,我们更希望董事局能妥善解决售地事宜。”

“我们只希望董事局能够重新招标,在本地中文报章、中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刊登招标启事,因为国外也有买家希望购买这块地段。”

“福联控股捍卫股东权益行动委员会”广告全文如下:

“福联控股售地风波汇报会”

致:全马福联控股股东

80 年代初期,我国的华裔同胞面临著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在政经文教各领域皆遭遇许多的无力感及挫折感!!为了民族自救及自强,在当时政治形势的驱使下,各社 团组织都纷纷集资进军大企业,我们各地的福建乡亲,在当时福联会领导的感召下,以每股一元认购许多福联控股的股票,其中更有人动用了终生的储蓄,个中原因 就是因为乡情,更因为相信我们福建人管理企业会有所作为,就这样,福联控股在短短时间内就筹集了RM2700万缴足资本,在26年前,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是一笔庞大的资金。

在03.08.1992,当时的福联控股董事主席已故丹斯里林玉静及董事拿督斯里林玉唐等以RM1500万购买了 位于安邦路地段,Lot54、74及84(共89237平方尺),后因轻快铁(1995年)及高速公路(1996年)计划征用了27815平方尺(共赔 RM12184.493,平均每方尺RM438.05),目前所保存的只剩61422平方尺,这个硕果仅存的祖业(也是福联控股最大的资产)到底价值多 少?在目前产业经济一片大好(股市大起、外国资金涌入、产业盈余税取消、KLCC周边地皮价值连城)的情势下,这片祖业是否非一定急于脱售?而且只卖每方 尺RM405,远比邻近叶观胜路的每方尺RM850差距未免太大了?如果要卖,是否该趁势提高售价!福联会作为福联控股的发起人,当时叫我们投资,现在率 先带头急著要解散,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为使广大的股东们了解此次卖地的来龙去脉,30/4/07股东特别大会的实况及福联控股的未来发展,我们一群小股东自告奋勇的组织了捍卫股东权益行动委员会,并将主办全国巡回汇报会,前福联会总会长及福联控股执行董事拿督斯里林玉唐将受邀为主讲人之一。

敬请全马福联控股股东们踊跃出席以下汇报会:

1)中马区:
日期:12/5/2007(六)
时间:下午一时半(1.30pm)
地点:雪兰莪福建会馆
41-C, Jalan Hang Lekir,50100 Kuala Lumpur.
Tel:03-20783530

2)北马区:
日期:13/5/2007(日)
时间:下午三时正(3pm)
地点:槟州福建会馆
71-D, Tingkat 4, Jln. Macalister,10400 Penang.
Tel:04-2274803


福联控股捍卫股东权益行动委员会

注:请股东们携带股证(Share Cert)出席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