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巫统·皇权·公民力量拉扯 杨凯斌:迂回路线推动改革》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林宏祥
3月8日“政治海啸”以后,潜藏已久的问题终浮现--“非民选”的统治者原来是最后拍案决定行政领导人选的“绝对势力”。新纪元学院族群研究中心主任郑文泉对此感到忧虑,反问道:在这样的情况下谈民主,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当今大马》中文版编辑杨凯斌(左图左一)承认“民主国家有不民主的限制”此局限,却从政治实践角度切入,认为目前可以在舆论上讨论此课题,然而在战略上或该以“迂回、间接”的方式,改变国家原有的结构。
非政府组织出身、曾是政论杂志《小辣椒》主编的杨凯斌不认为“皇权”是绝对势力,反将主导国家的三股力量归纳为控制国家机器的巫统霸权、皇室权力以及公民社会(包括非政府组织与在野党)。他建议公民社会利用国家目前“松动”的情况,以民主、人权概念去突破现有的结构,促进国家的改变。
两者昨晚在《马来西亚国家与社会的再造》新书推介会以及“公民社会变迁与民主演进”讲座会上,讨论这个牵涉“君主宪制”的课题。另一名主讲人为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师祝家丰,而主持人是新纪元马来西亚族群研究中心研究员傅向红。
这场为座谈会“公民社会奖”活动在座谈会在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会议厅举行,由隆雪华堂、新纪元学院与南方学院联办。新书推介主礼人是民权委员会主席谢春荣与南方学院院长祝家华,并吸引了近百名以大专生居多的出席者。
《马来西亚国家与社会的再造》收录了1995年与2005年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两次公民社会研讨会的论文;放置到13年后第12届全国大选的脉络下,正提供了另一角度的解读与分析。
郑文泉:巫统下台也改变不了
尽管普遍乐观看待“政治海啸”后,巫统势力动摇、“两线制”成型的政治趋势,然而郑文泉首先提出,公民社会的真正障碍,原来是“统治者”。他以玻璃市以及登嘉楼州务大臣人选引发的争议为例,指州务大臣人选最终竟然由“非民选的君王”来决定。【点击:民间制衡失败令皇权扩张 应反省重拾君主立宪精神】
郑文泉(右图)说,九州由苏丹或拉惹统治的州宪法规定,州务大臣只能由马来人或回教徒,或者马来回教徒出任;而宪法中马来人地位、特权、保留地,回教的角色等,只能由马来统治者决定,无法透过民主政治处理。他甚至认为,即使巫统倒台,或“两线制”成型,都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他反问道:“倒过来问,若民主行动党知道没有机会当大臣,当初拼这么多干嘛?”
他对高喊“人民主权”(Ketuanan Rakyat)的人民联盟持保留态度,更认为人民公正党首领安华依布拉欣只是“作作戏”(lakon-lakon),旨在区分巫统与民联。他向安华依布拉欣抛出的问题是:“所谓的Ketuanan Rakyat,是不是只有马来人当首相才可以落实?”
郑文泉继续说,安华有没有考虑过废除“君主立宪”(Raja Berperlembagaan)制度,让马来西亚成为彻彻底底的共和国?
杨凯斌:“模糊处理”
无论如何,杨凯斌在回应此问题时引英国、台湾等自由民主的国家为例,直言“我不认为今天修宪、改国号是我们要去,或是能够处理的要务”。曾在英国留学的他说:“比如在英国,回教的法官要宣誓成为大法官,工党怎样处理?英国的宪法如马来西亚宪法般,你必须在一个宗教面前……你必须在英女皇面前宣誓。面对这个大法官……(他们告诉法官)你拿你的经书,不要讨论这个问题。Don't tell, don't speak,简单的宣誓礼过掉……这些传统的问题,‘模糊处理’。”
杨凯斌也转述自己与台湾“百万红军倒扁运动”总指挥施明德的一段对话,指施明德受询时也赞同,假设自己是政治实践者,他将会以迂回的方式去改变现实中族群不平等的问题。杨凯斌说:“好像他实际上赞成台独,但是他不会把他的‘台独’抬出来,不会讲出来。因为他的台独是不用讲的台独,不像李登辉和陈水扁(的台独)。”
他认为,尽管霹雳州皇储在司法改革课题上,言行看似最开放的皇族,但是他不认为拉惹纳兹林(Raja Nazrin Shah)若豁免让华裔出任霹雳州务大臣,他能够承受来自马来社会的压力。
他提出“转型正义”以及“人民自治”两大议程,认为马来西亚该效仿南非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继而废除《1960年内安法令》、《1984年出版与印刷机法令》,尽管无法做到100%的平反,但向受害者道歉却是必然的。他也支持恢复地方选举“第三票”,让人民更直接参与民主政治,学习“执政”。
此外,有别于谈论“国阵合并为单一政党”,或“非巫统国阵成员党合并对抗巫统”,杨凯斌提出彻底改革选举制度,认真思考采纳“比例制”,而非当下的“单一议员相对多数”(Single member plurality,通称First-Past-The-Post,或译“头马胜利制”)制度。
他指出,实际上巫统的霸权建立在不公的选区划分,多年来掌控国家机器,打压公民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以及皇权。他承认皇权、宗教是我国体制的一股力量,然而却建议用前瞻性的看法,想多几个方案,促进新的结构开放,更甚于在旧结构里讨论纠缠,只能谈‘可以或不可以’的问题。
杨凯斌引述回教学者法立诺(Farish A Noor)的看法,认为回教党五十年来的改变是该党的论述(discourse)。他说:“你的语言的改变,可以改变你的想法。回教党在1999年之前没有谈民主、人权,现在它的discourse(论述)……(回教党主席)哈迪阿旺今天谈的是人民的心声(suara rakyat)、发言权利(hak bersuara)。”
他继续说:“当然你可以辩论他是否骗你,但是我们谈要巫统改变,就是至少巫统要在论述上改变,促成更进步的竞争。今天的关键是,怎样产生一个机制,鼓励大家去竞争更进步、更开放。”
祝家丰:后烈火莫熄时期
另外,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讲师祝家丰则对“政治海啸”前,华社公民社会力量的发展历史,作了资料的整理与归纳。
独立前至1969年 | 福利团体 |
1970至1984年 | 族裔性权益运动 |
1985至1990年 | 民权运动发轫与发展 |
1990至1997年 | 民权运动挫败 |
1998至现今 | 民主化运动 |
祝家丰将重点放在华社非政府组织方面,在分析“后烈火莫熄”运动的公民社会概况时,他点名干净与公平选举联盟(Bersih)、兴都权利行动力量(Hindraf)、律师公会举办的“正义行”、动力青年(Y4C)等组织与运动,唯缺近年来在媒体自由与垄断课题上积极发言的维护独立媒体撰稿人联盟(WAMI)以及独立新闻中心(CIJ)。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