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嘲讽东方“离职风”弄巧成拙 星洲媒体点名报道惹强烈反弹》转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陈慧思
星洲媒体集团旗下的《星洲日报》和《光明日报》今天同步刊登《东方日报》吹离职风的新闻,文中列出20个《东方日报》离职雇员的名字,已经招致被点名者及《东方日报》在职新闻从业员强烈反弹。《东方日报》代总经理吴彦华也表示,《东方日报》或会就两报的报道采取适当行动。
《星洲日报》今天在全国版第12版打出《无从施展抱负纷求去 东方日报吹离职风》的标题,形容《东方日报》自今年三月起吹起一股离职风,不少新闻从业员失望离开《东方日报》,回流过去曾服务的媒体机构。《光明日报》今天也在全国新闻版A5版刊登内容一模一样的报道,标题是《多名主管失望离开 东方日报吹离职潮》。
这篇报道一出,立即成为新闻界和评论人争相阅读的新闻。名字被列出的数名前《东方日报》雇员向《独立新闻在线》透露,撰稿者并没有访问他们,刊登报道前也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阅读报道过后有种“被摆上台”、没有被尊重的感觉。
笼统概括跳槽者失望离职
《东方日报》代总经理吴彦华接受《独立新闻在线》电访时说:“这篇报道偷换概念、具误导性,里面的facts(事实)是错误,许多被点名的人早就离开了,有的在两年前离开,有的在一年半前,有的很久很久就已经走了,跟三人小组无关。”
他指出,《东方日报》正在研究是篇报道,研究后或会采取行动应对。他没有确切说明该报将针对报道采取什么行动,仅表示或会“采取适当行动”。
《独立新闻在线》致电《星洲日报》总编辑卜亚烈(右图),请他回应文章的回响,可他说:“不应找我回应。”问及谁回应相关问题较恰当,他表示:“我相信我们不会回应这些问题。”
《星洲日报》和《光明日报》今日的报道形容《东方日报》的离职风在今年三月该报成立“三人小组”之后吹得最为激烈,先有业务部高层黄明来、林伟强、吕坚强、巫伟强和被誉为“马华评论第一剑”的张景云离职,后有副执行总编辑叶月眉紧随。
报道指出:“……这些曾经抱着理想加入《东方日报》的人,经过数年的等待后,选择离开,其实他们所考虑的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种,如公司无法兑现承诺、不能施展抱负和福利不足等。”
除了报界高层,报道也胪列回流或加盟《南洋商报》、《中国报》和《星洲日报》的前《东方日报》职员的名字佐证报道。报道甚至点名指回流《南洋商报》和《中国报》的员工“因失望而离开东方日报”。
数名被点名的跳槽职员告诉《独立新闻在线》,撰稿者撰写及发表报道前没有访问或征求他们的意见,反而在报道中笼统归类他们“因失望离开”,令他们有种“被摆上台”和没被尊重的感觉。
被点名者失望、难受
其中一名被点名者说:“我没有被问到,但是如果他问我,我会告诉他,地点不适合是最大的因素,这因素起码占了一半的成份,不能以‘失望’归类我。”
他透露,《东方日报》报社在2006年3月23日搬迁前,过半报社员工抗拒迁入新址,以致搬迁前职员间已酝酿着一股离职潮;报社从首邦市搬迁到吉隆坡市区,是他离开报社的主因。
无论如何,他承认,报道提及《东方日报》的一些问题虽是事实,但离职原因因人而异,撰稿者撰写此文前应咨询当事人,对当事人有最起码的尊重。他也补充说,南洋报业历史悠久,《东方日报》只是一家新报社,两者福利制度肯定有异,不能相提并论。
另一名投身张晓卿旗下媒体集团的前《东方日报》职员向《独立新闻在线》直言,看到报道后,他心里非常难受,情绪波动激烈。他说:“报道写到好像留在那边的人没有抱负……为什么要写我因失望离开?写归写,请不要把个人牵涉进去!”
他表示,报道笼统把离职者的离职原因归纳为“失望”,对《东方日报》和20名被点名的前《东方日报》职员都不公平,比如他个人就因承受不了工作压力而离开。
他说,上述报道似乎把跳槽者说成是“没情没义,见风转舵”的人,令遭点名的新闻从业员非常难受。
“你们又能请到张景云吗?”
除了引发被点名者的不满,《东方日报》在职新闻从业员也激烈抨击星洲媒体集团的报道。有新闻从业员认为,两报如此作法低俗,贬低新闻从业员的尊严。《东方日报》职员也质疑,新闻从业员在《东方日报》无法施展抱负,张晓卿旗下媒体机构又好得了多少?
《东方日报》一名新闻从业员忿忿不平地说:“《东方日报》留不住张景云,你们能请到他吗?”
《星洲日报》和《光明日报》的报道形容,高层人士请辞是《东方日报》总主笔张景云(左图)离职所引发的骨牌效应;“这个现象似乎在宣告,东方日报让媒体人的希望与期待幻灭。据说,这些满怀理想的媒体人,除了带着失望离开之外,间中还参杂着不愉快地情绪。”
报道指出:“这个现象虽不能说是马华报业的大震荡,却是媒体人重新体认个人理想与媒体远景的时刻。”
一名在职新闻从业员说:“身为《东方日报》员工,我感觉很受伤。报道好象是说,有抱负的人都走了,没有抱负的人才留在《东方日报》。这则报道的确起到打击作用。”
他也指出,离职风并非出于张景云效应,很多被点名的前同事老早就已离开报社;此外,除了福利、理想问题,离职的原因尚包括与上司不合、无法适应环境、能力不足、地点问题等林林总总,两报报道时不应以偏概全。
以低劣手法打击竞争对手
在《东方日报》就职的新闻从业员为报社和前同事打抱不平:“报道的笔调是悲天悯人的,有意以阐述《东方日薄》的惨况假慈悲一番,有种‘攞景赠兴’(广东俚语)的感觉,这种打击对手的手法非常低劣、没品、九流!”
他说,报业垄断在张晓卿一人,新闻从业员能游走的空间原就不大,《星洲日报》和《光明日报》拿新闻从业员的个人事业发展大做文章,是格调低俗的竞争手段。
他认为,此作法俨如把前《东方日报》职员当武器,打击他们的前雇主;也宛若把他们当成鱼肉,摆上台杀割,漠视新闻从业员的尊严。
经商的评论人苏铭强(笔名mksow,右图)接受《独立新闻在线》电访时也表示,站在商业的角度看来,《星洲日报》和《光明日报》有违商业道德。他质疑是篇报道的用心:“你是要告诉读者《东方日报》要倒了呢,还是要关心新闻从业员的福利?重点是什么?”
他认为,如果该报道的用意是探讨新闻从业员的福利问题,就该比较各报的福利制度;要谈新闻从业员能否施展抱负,就该同时关注在其他媒体任职的新闻从业员能否施展抱负。
他说:“若关心《东方日报》的存亡问题,实该听听《东方日报》的说法;此报道缺乏明确的主题,也没有做到平衡报道,处理手法有欠妥当。”
Thursday, August 02, 2007
[独立新闻在线] 嘲讽东方“离职风”弄巧成拙 星洲媒体点名报道惹强烈反弹
at 1:56 AM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